
记者陪你找工作|“一波三折”终于上岗,一切总要从“0”开始
摘要: 当“四联单”最终签下的一刻,他唯一的感觉就是“放松”。

编者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这是天大的事情。”这是总理在今年两会上的话。
在今年,想要找一份工作,无论是应届生,亦或是曾经的职场人士,总是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理想与现实的磕碰,在期许与失望间徘徊。
劳动报选取求职者群像中的五位。他们彼此身份不同、经历不一、年龄不等,记者陪同着他们,见证了找工作的整个曲折过程,并将其呈现而出,通过记录“大时代”里的一个微时刻,希望给正在同样奔走在求职之路上的你一些启示。
名字:周嘉钰
学历:上海杉达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本科
求职经历:
2019年12月-2020年2月 上海励瑞人才资源有限公司实习
2020年3月 某服装企业市场营销岗(面试未果)
2020年5月 公积金审核专员(上岗)
专业是酒店管理,实习在人力资源公司,应聘选择了市场营销岗位,最终岗位是一家国企的公积金审核专员。
对于上海杉达学院的应届生周嘉钰来说,求职之路真是“一波三折”。
好在,对于小周来说,当每个转折点来临之时,他并没有执拗“一路向前”,而是理智选择了“刹车”和“转弯”。
本报记者和静安区就促中心的职业指导专家一起,全程见证了小周寻找工作的全过程。近半年来,渴望、努力、沮丧、遗憾等种种情感,或正或负,或有或无,来回缠绕着这个小伙子,但当“四联单”最终签下的一刻,他唯一的感觉就是“放松”。
“至少,现在我上班了。”周嘉钰如此说道。
放弃专业:是早已想好的结果
命运总会和人开玩笑。
对于周嘉钰来说,最大的一次玩笑,出现在高考时。
“出身”于沪上一所重点中学,却因发挥失常,心仪的高校和专业成了泡影,他被调剂进入了上海杉达学院的酒店管理本科。
在旁人看上去还不错的专业,并不入小周的心。
“不是我喜欢的专业。”周嘉钰说得很平静,也很坚定。
令人有些惊讶的是,这并非是简单的爱与憎,周嘉钰在与记者的沟通中,将其分析得“明明白白”。
“应届生进酒店,就是从大堂经理做起,很难在3-5年内得到有效的晋升,想要升职,最快的办法就是靠跳槽。”周嘉钰表示,自己实习中了解到,酒店行业基层人员的收入并不高,但活却不轻松,日夜颠倒常事,旺季长时间加班也并不稀奇。
“最关键的是,这次疫情对酒店行业打击很大,不少集团都在裁员,应届生岗位更是不好找。”周嘉钰告诉记者,自己同学中转行者比比皆是,“所以我早就想好了,不会去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
实习经历:离开是一种无可奈何
那么,什么是这位应届生的求职首选呢?周嘉钰给自己定出了两个方向:人力资源和市场营销。
不得不说,在记者看来,这两个行业都比较符合小周的特征。
和不少应届生有所不同的是,周嘉钰身上已有了一种职场人具备的气质——开朗、活泼、善于交谈、愿意沟通。
这种外向型的性格,对于他所选定的两个行业来说,至少拥有了“敲门砖”的可能。
在去年12月时,周嘉钰进入了上海励瑞人才资源有限公司实习,担任“猎头顾问”一职。
即便到了如今,记者仍能强烈感受到,这曾是周嘉钰如此心仪的一份工作。
“我们公司是为阿里巴巴挑选人才的。”无论是与记者的闲聊,还是与此后面试官的对话,每谈及此处,小周语调往往会有所上扬。
或许,对他来说,这3个月的实习经历,带来了一种特别的成就感。
尽管只是一名实习生,但当时的周嘉钰却能与年薪50、60万的白领互通电话,邀请对方面试,甚至能坐在会议桌的对面,充当着面试官的角色。
行业闭环、人才选择策略、人选赋能……在周嘉钰的简历上,励瑞的实习经历被放在了最前,里面加入的这些“专业名词”,更似乎彰显出了一份资历、一份骄傲。
“如果能够通过业务考核,那就会在这家公司上班了。”周嘉钰自豪地表示,就其表现来看,“达标的可能性很大。”
只是,命运第二次开了个玩笑。
“疫情发生之后,公司业务出现萎缩,实习生地位明显下降。”周嘉钰回忆道,他敏锐地察觉出“老板不想要人了”,最终不得不选择自我离开。
首次推荐:表现自我反成“昏招”
离开励瑞,对周嘉钰来说,是一件非常惋惜的事。虽然暂时“歇”在家里,好在他并没丧失求职的信心。
“春节之后,我们在进行户籍应届生排摸时,找到了小周。”静安区就促中心首席职业指导师孙一蕾回忆道,“当时问他愿不愿意接受政府推荐的岗位,小周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比起自己去碰运气,人社部门给出的岗位不是更有可信度嘛?”周嘉钰告诉记者,自己“宅”在家中时,也通过各种“云招聘”投递了七八十份简历,绝大多数石沉大海,有回复者比例不到2成,即便在这些中,礼节性的“收到”又占比一半以上,能够给予第一次面试机会的不过寥寥2、3个,“面了后说等回复,最终又基本没了声音。”
第一次,孙一蕾按照小周的需求,为其推荐了一家服装厂的市场营销岗位,在孙一蕾看来,成功的可能性还比较大。
结果,企业的回电来了——没录取。对方HR含蓄地表示,小周有些“话太多了”。
什么情况?为此,5月10日,孙一蕾邀请记者作为“特约嘉宾”,和周嘉钰一起“复原”了面试。
“当HR问你有什么问题时,你说了些什么?”孙一蕾提醒小周。
“我就问了他们的工作量如何计算,薪资结构如何,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周嘉钰回忆道,“对了,我还进一步咨询了他们的VIP客户有多少,如何进行市场引流等。”
孙一蕾敏锐抓住了其中“症结”,她劝导周嘉钰,“你能带着从业经验去面试,是一件好事,但你问的这些问题,很多并不是企业HR能给你答复。”
“第一次面试,HR通常只会对你进行简单考核。只有进入所在部门的核心面试环节,才会问及相关业务。”孙一蕾叹了一口气,“你要和对的人谈对的话题。”
“你有没有想过,企业为什么在这个岗位要招应届生?”孙一蕾告诉周嘉钰,“因为应届生是一张白纸,更容易培养。过于表现自我,有时反而可能会弄巧成拙。你是一名求职者,在面试时要更加突出自己想获得这份工作的意愿,而不是就业务侃侃而谈,类似市场引流这种,面对HR提出时就并不合适。”
“你有很多经历是好事,但不能把优点用坏了。”面对记者的提醒,小周也有些懊悔,“我把过去做猎头顾问的习惯用上了,确实是个‘昏招’。”
终于上岗:一切总要从“0”开始
尽管第一次面试失败,但在静安就促中心和上海外服的共同帮助下,周嘉钰很快就得到了第二次求职机会。
不过,这个公积金审核的岗位,与小周之前的就业方向明显有所不同。
对此,孙一蕾反复征询了周嘉钰的意见,后者思索再三,决定还是去试试。
“马上就要毕业了,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先上岗。”5月18日,在去面试的路上,周嘉钰坦称,“既然暂时没有太好选择,不如边干边找;与其盲目东奔西跑,不如心先定下来。”
“再说,我还年轻,以后机会一大把,何必非要纠结于一时呢。”周嘉钰轻松地说道。
这一次,记者“旁观”发现,小周表现得非常“稳”,无论是HR的面试,还是人力资源总监的复核,他既没有怯场,说话也不张扬,对方也感到非常满意。
5月26日,孙一蕾给记者发来了好消息——小周被录用了!
“四联单一签,我现在的感觉就是放松了。”记者拨通了周嘉钰的电话,他也挺高兴。
周嘉钰并不避讳地说,这并非是他理想的工作,也应该不是他今后唯一的工作,但这毕竟是他的第一份正式工作,“一切,总要从‘0’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