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脏乱差”到“文明样板街”,百年中华新路完美焕颜
今天,在宜川东隅的中华新路上,大多数商铺都已开业,放眼望去,干净整洁。就连路边的菜市场也都干湿装备齐全,一家房产中介,更是搬出了四分类垃圾桶。
从店铺生活垃圾随意丢放,到推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回收;从路面环境随机抽查,到专业队伍的不间断巡查;从投诉不断到,商户自治有的放矢……这条百年中华新路完美焕颜了。
但这还只是个开始。宜川路街道表示,中华新路文明示范街的创建,仅仅是街道全面推行路长制、打造“美丽街区”的起点,目前街道已先后在交通西路、光新路、朱家湾后浜路等道路建立了商户自治会、组建了商户自治群,骊山路、华阴路也将逐步启动景观道路的打造,还将积极探索垃圾收运“3+X“模式,不断推广好的做法、成功经验,打造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文明示范街”“美丽街区”,进而打造更加美丽、文明、有序的宜居宜业新宜川。
设置闹钟,只为按时倒垃圾
下午3点,一辆清运车准时驶入了中华新路,在1180号门前停下。随着后车厢开启,干湿分离的垃圾桶被环卫工拉下了车,在街边排排站。
“倒垃圾了,倒垃圾了。”早餐店的小陈一手提湿垃圾袋、一手拎干垃圾袋,冲出了店铺。
“哟,今天很准时嘛。”
“能不准时嘛,今天倒不成,这堆垃圾只能放到明天,不臭死。”他自嘲道,为了倒成垃圾,他特地上了闹钟。而经过环卫工的几次指导下,干湿垃圾分类投放似乎已经难不到他了。
据介绍,“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是中华新路最近启动实施的商铺生活垃圾回收新举措,即参考居民区的做法,由商家主动将垃圾投放至点位,达到垃圾干湿分类、路面垃圾不落地的效果。
记者在中华新路走上一圈发现,无论是菜市场还是早餐店,都分类摆放着干湿分类垃圾桶。就连“我爱我家”房产中介公司还考究地放置了四分类桶。对此,工作人员还很是自豪。
他们不仅保持着店铺内的整洁,也很小心地管理着门面外的方寸之地。飞掷烟蒂、外泼脏水这种事似乎也少了。
目睹这一变化,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很是感慨。“要知道,这里,曾经,可是多么的脏乱差呀。”
市民曹阿姨告诉记者,开小店的、摆摊头的,垃圾脏水随便乱扔乱倒。地上油污渍到处可见。再后来,人行道索性被歪歪斜斜的共享单车占领,走路都不好走。
“没想到,一会功夫,天囊之别。政府肯定是动了心思、花了力气。”
发动商铺居民共同参与,做好门前“三包”
是的,曹阿姨猜对了。
宜川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中华新路靠近静安区,人流量特别大,每天早晚共享单车就仿佛潮水一般涌入,据统计,高峰时期这条道路塞满了将近400辆单车。加之,中华新路宜川段近200米,有沿街商铺63家,涵盖了餐饮、超市、酒店、药店等,商业业态丰富,是附近几个小区居民的重要“粮仓”。但由于商户密集,门店经营范围广,市容环境管理难度较大,一直以来也是街道文明创建工作的难点。
“同样的,它也有优势,譬如这条路上没有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及机动车出入通道,为后续管理打好了天然的基底。”综合种种因素,最终在多方调研走访后,街道选择了“冷门”的中华新路作为“文明样板街”创建对象。而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道路管理。为了杜绝中华新路上共享单车的“回潮”现象,今年年初,街道、居委会发动居民及志愿者参与,通过加强路面管理、减少非机动车停车区域的举措,解决了共享单车集中乱停放“难题”。
解决好了这一“老大难”问题,赢来了商家与居民的口碑。接下去,街道开始推进第二步——自管会激发商铺主人翁意识。
“以我的理解,所谓‘自律’,就是让整条街上的商户参与进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配合政府相关部门,一起打造和维护中华新路美丽一条街。”中华新路自治管理协会会长、海有酒店的经理康秀华说。
据介绍,2020年疫情期间,宜川路街道结合商户信息数据排摸,发起成立中华新路自治管理协会,由工作人员带着二维码上门,请中华新路沿街的商户逐一扫码入自治群。起初,商户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组织的意义所在。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仅仅几天下来,这个群就变得非常活跃。发现有共享单车乱停放,随手拍,发群里,不一会儿就能看到城管服务队的小伙到点整理;看到路面污水溢出,不要急,拍照发群里,专业部门随即就会出现在现场,隔天就能施工修复;隔壁商铺装修扰民了,群里呼叫一下,就会有执法队来开展“教育”。当看到自己的发现和需求都能得到职能部门的积极响应,商铺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对建立自治组织、打造美丽街区也变得越来越有信心。
在建立“一户一档”和自治群的基础上,中华新路自治管理会每月都有一次例会,委员要与居委会干部、职能部门、城管服务队一起巡街,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这一过程让自治管理会的委员们直呼“很有仪式感”。同时,街道积极引导商户共同形成了《中华新路文明公约》,在今天的现场会上,首批3家文明商户挂牌。
如今,除了做好门前“三包”,并加强互相的监督提醒。中华新路,还建立了每周五的“美丽街区日”机制。在“美丽街区日”,大家都会走出店铺,参加街面的大扫除,维护路面的整洁有序。
而中华新路上的一些商铺在参与自治管理的同时,还与附近的平江居民区结对共建,在居民区党组织的引导下,整合商铺的资源,为小区居民服务。疫情期间,“我爱我家”的员工争当志愿者,为小区的大门口值守;联华超市知道居民区防疫用品紧缺的情况,给居民区送来大桶酒精等应急防疫物资。而随着参与社区共治的次数越来越多,店铺的主人翁意识也变得越来越强。
宜川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中华新路打造成“文明样板街”是街道的小目标,对街道来说,更多的是希望在打造过程中去理顺商家、居民、管理者的关系,寻找到提升责任区管理实效,形成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的途径,继而一条路、一条路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