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机场一张照片刷屏,来看背后的“警察故事”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3月21日电(记者朱翃 潘旭 许东远)近日,一张10多辆救护车在浦东国际机场飞机下严阵以待的照片刷屏网络。而在这背后,上海公安民警协同各有关部门持续护送救护车和疑似病例,一个个奋战机场国门的战疫故事也“浮出水面”。
这趟航班处置接送了31次
近段时间以来,上海公安千余名警力驻守上海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重点国家人员入境和落地管理的衔接,打造一条由入境到转运再到落地的防疫工作的闭环之路。3月1日以来,上海警方已累计协助检查重点国家来沪航班400余架次,重点国家来沪人员3万余人。
“刷屏“照片拍摄于3月13日。当时,一架国际航班飞机上,数名旅客在海关登临检疫中被发现有发热情况。“从当天中午护送第一批救护车进场,一直到送走最后一批疑似病例,前后近6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上海市公安局国际机场分局浦东候机楼派出所机坪中队民警杜金星回忆说。按要求,如果国际航班上有发热症状的旅客,120负压救护车需要第一时间将旅客转运至指定医疗机构,在机坪范围内,这些救护车需要机坪中队的警车护送。
“每次接送,一辆机场救护车打头做保障,机坪中队的警车垫后,一前一后护送救护车。”杜金星说,“后来想想,一趟航班处置接送了31次。当时哪有工夫记送了几趟,满脑子都是想要细致再细致,把每一位乘客和机组人员都安全转送。”
针对输入型疫情的防控工作启动以来,机场公安机坪中队已保障一千余辆次救护车及延误航班接驳车辆进出停机坪,靠耐心实现“零误差、零擦碰”。
一只小熊带来温暖
3月20日,记者走进疫情管控分流区,上海各个区县的接待点一字排开,为入境且目的地为上海的旅客核验信息、告知流程、安排转接。
静安区的接待区特别“洋气”,除了告知书和流程手册等物品外,桌上还摆着两只可爱的警察小熊玩偶以及一些俏皮可爱的“疫”卡通贴纸。
“很多入境旅客带着小孩子,经过长时间的飞行和排队安检后,大家难免既是疲惫又是焦急。成年人还是比较配合的,可是孩子们不太懂,有时不免会发脾气。”静安公安分局石门二路派出所支援民警周聪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安抚小孩子,我们除了准备了一些瓶装水和小饼干外,还准备了这些贴纸和警察小熊玩偶送给孩子们,希望能更好地安抚孩子。孩子安静了,家长填表、接受检查也就更从容了。”
“相较一般的信息登记工作,防疫小贴士还能在第一时间给入境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指南,回家后要去哪报道,隔离观察如何进行,这些入境人员关心的问题小贴士都给出了明确答案。”静安公安外语防疫别动队负责人张昕介绍道。
无独有偶,长宁公安分局的民警们则是利用休息时间在隔离服上“做起文章”。可爱的比卡丘、蜡笔小新的图像,“我愿‘沪’你周全”“让我做你的超人”等标语,不仅让旅客会心一笑,缓解了紧张情绪,也让工作人员彼此加油鼓劲。
“派驻在机场的民警们面临的是8、9个小时穿戴隔离服、护目镜和口罩的情况,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同样的焦虑也常常发生在经历了长距离飞行的旅客身上。”长宁公安分局民警朱晨介绍说,“民警在休息时间用马克笔在隔离服上画上憨态可掬的漫画,配上加油的话语,不仅为‘战友’鼓劲,也受到了包括很多小朋友在内的旅客们的喜爱。”
一丝不苟打造无缝衔接闭环
“黄浦警方抽调精干警力组成三个工作组,分别是前端登记组,后台核查组和外围护送组。”来自黄浦公安分局新天地派出所的李勇是黄浦公安驻守机场开展防控工作的负责人,“每班12个小时,确保24小时持续运作对接机场接待处,随时核验重点国家入境人员相关信息。”
青年民警汪忠伟是“前端登记组”的成员,他的工作就是根据旅客护照上的颜色标签开展人员分流信息登记,询问登记入境人员的身份、居住地等信息、并和在沪联系人取得联系确认,初步筛查居家隔离是否符合条件。而在后方的“后台核查组”会根据前端民警提供的信息在数分钟内确认重点国家入境人员相关信息的真实性。
上海闵行区登记在册的韩国籍居民将近2万人,涉及有韩国籍员工的企业超过1000家。闵行公安分局除了制作韩、英、日三种语言版本的微视频以便核查前沟通外,还积极摸索提升核验流程的方法。指挥组组长王中鹏说:“比如,岗位组民警在拿到旅客的相关身份证明第一时间就信息回传指挥组,指挥组会安排留验点工作人员及时登记,在旅客到达前就完成了信息登记,减少了时间的损耗。卫生部门需要旅客填写的信息报表,我们也会在机场提前下发,让旅客有充足的时间填写。这两个简单的做法都可以减少旅客滞留带来的烦躁感。”
一班十多个小时工作下来,很多民警嗓子哑了,衣服闷湿了,脸上也勒出了深深的印痕,但他们都说,在这场上海“防输入”保卫战面前,只要国家需要,每个人都会往前冲,“疫”不容辞,绝不退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