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休日上海各商圈附近地铁公交客流明显回暖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春光明媚,不少市民做足防护,愉快地走出家门,或到郊野踏青,或去商圈购物,为城市平添许多生气。人民广场、中山公园、外滩、徐家汇、静安寺、淮海路、五角场沿线地铁和公交客流都明显回暖。各车站全力做好防控措施,密切监测客流变化,为市民乘客出行保驾护航。
中运量周末客流过万
巴士三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涉及大型商圈的公交线路有中运量71路、112路、69路等29条。近一个月来,这些线路的双休日日均总客流持续增加,从2月15日的2.16万人次增加到3月7日的4.81万人次,3月14日再创新高,达到10.94万人次。
图说:中运量71路周末客流过万 车队供图
3月14日上午10时,738路陕西北路南京西路终点站的乘客明显增多。恒隆广场附近,两个戴口罩的小伙手拿鲜花,正在期待一场久违的约会。巴士三公司六车队统计,从14时到17时,这一站累计上车121人、下车81人,明显多于前一周。
在中运量71路外滩终点站,排队乘客也多了起来。全线周末客流从2月15日的3500人次,增加到3月14日的1.1万人次,增幅214%。车队负责人介绍,营运监控中心会实时观测客流,一旦短时激增,将立刻启动增能预案。
小夜高峰排队等公交
在公交行业,小夜高峰(晚上7时到9时)的客流能有效反映周边商圈热度。巴士一公司途经五角场商圈的线路有55路、942路、538路等15条,多数商场近期在8时结束营业,小夜高峰的公交车站上,经常出现排队现象。
14日晚8时,在五角场淞沪路站,一辆538路靠站停车后,20多名乘客有序排队上车。车辆再次启动时,载客约40人,部分乘客分散站立。“最近客流确实复苏了。”驾驶员陈海军说,“以前周末小夜高峰,这个站点上客经常超过30人,防疫期间寥寥无几,有5人上车就算多了,现在增加到20多人,客流恢复了七成。”
对此,巴士一公司在紧抓防疫的同时,密切关注五角场、静安寺、四川北路等商圈附近站点,通过调整出车计划、加密高峰发车班次等手段,科学匹配运力与客流,降低满载率。
商圈旁地铁站人气旺
四通八达的上海地铁路网,串联起了各大主要商圈。一些重点车站的双休日客流已经恢复到了往年同期的近40%,比前一周显著增加,人气渐旺。
在三线换乘车站徐家汇站,1、9、11号线3月7日共进站1.6万人次、出站1.6万人次、换乘3.2万人次;3月14日各项数据均有提升——进站2.1万人次、出站2.1万人次、换乘4.5万人次,总客流比上周增长32.3%。
2号线南京东路站最近3个周六的进出站客流,以每周接近翻番的速度增长:2月29日进站5709人次、出站5328人次;3月7日增至9539人次和8697人次;3月14日又上升到17899人次和18019人次。
3号线中山公园站,衔接龙之梦和长宁来福士,周边有多媒体生活广场、玫瑰坊等商厦。受疫情影响,多数商场营业时间缩短,普遍提前到晚8时。对比最近3个周五晚高峰的进站客流,涨势依旧可观,分别为1987人次、3015人次和7543人次。
与多方联动做足预案
各个地铁站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充足预案,从容应对客流变化。
比如,1号线陕西南路站、徐家汇站都和周边商圈与旅游部门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商家推出促销活动或旅游人群返潮,会提前与车站联系;2号线南京东路站在客流较大的安检处设置隔离栏杆,并配备电喇叭,引导乘客有序排队测温进站;3号线中山公园站在集中换乘的两个通道内,增派多名引导人员,加强疏导分流。
如果遇到周边商圈客流暴增或排队进站乘客积压,车站将立即启动“四长”(地铁站、轨交公安、属地派出所、属地街道的负责人)联动机制,多方合力坚守一线,确保客流平稳。此外,各车站都会对每个时段的进出站客流细致分析,及时掌握动态变化,合理安排岗位,迅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