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复工楼宇里的党建联络员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3月1日电(记者郭敬丹)工作日早上,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常德路路口的越洋广场内陆续有复工的白领走进,戴着口罩、手套的工作人员对其逐一测温、检查健康信息二维码。大堂里,王珊来回穿梭,从大门口到服务台,从闸机口到电梯间,她和各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不断沟通,完善防疫细节。
王珊并不是这里的员工,却每天至少有半天时间“泡”在楼里。有多少企业复工、多少员工进楼办公,她第一时间掌握,哪个楼层有哪家企业,她也“门儿清”——作为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的专职党群工作者,王珊是越洋广场的党建联络员。她的微信里,有600多个联系人来自这座楼宇。
楼宇经济是静安区经济的重要支撑,越洋广场又是其中的“明星楼宇”,有55家企业入驻在此,其中包括不少世界500强,另外还有一个联合办公空间。这里有20个党组织、580名党员,平时通过组织党建活动,王珊慢慢跟企业打成了一片。疫情防控期间,他们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
“一个商务楼宇内部如生态圈一般环环相扣,防疫网必须织紧织牢,只要有一个人出了问题,整个楼都将无法正常运行,继而影响经济。”在王珊看来,自己是“桥梁”,也是“楼小二”。 “我要把防疫的政策导向传递给企业,帮他们一起做好防控,也要为企业做好服务,通过反复沟通避免信息‘肠梗阻’,让企业既重视、又理解、并主动配合。”
目前,越洋广场内的企业均已复工。这些天里,王珊在楼宇、街道、静安区投资办之间来回跑,为申请复工的企业解释手续、流程,收集、递交申请材料,与楼宇管理方、各企业核对复工员工名单、健康信息,在“扫楼”过程中提醒注意事项,了解企业困难需求,并对接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
上海越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租赁部总监曹静说,有王珊在,他们和各政府部门之间的对接、沟通少了很多“反复”,让防疫、复工更加高效。“我们像同事一样天天碰面,她能带给我们确定的信息,和我们一起全楼总动员共同把防疫工作做好,这不仅能提升企业的感受度,也是在树立市场信心。”
信任赢得企业的行动。面对错峰上班、远程办公的倡议,企业纷纷响应。据介绍,越洋广场平时楼内员工数大概在7000人,现在虽已100%复工,但楼内员工人数只占平时的三分之一。上午8点半到10点半,他们分批进楼上班。
“其实我只是‘神经末梢’,各级党组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构筑着防疫堡垒,坚定信心决心,杜绝麻痹松劲。”王珊说。记者了解到,企业大量复工前,静安寺街道制作了详尽的五张流程图,如一线排查、疫情信息报送、疫情地区来源核查(复工前、复工后)、应急处置流程等;静安区投资办也与14个街镇建立对口联系制度,锁定全区286幢商务楼宇,实地了解区内楼宇疫情防控情况,并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确保防控达标企业第一时间拿到复工“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