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疫新动态:白领“闪现”公司取资料回家办公
昨天是上海企业复工首日,戴着口罩的白领们踏进办公楼、企业园区那一刻,肯定有种“别样”的感觉!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分兵多路,踏访上海市中心多家商务楼宇、园区,看看他们在非常时期如何应对首个复工日。
徐家汇·美罗城◆◆◆
一半云办公一半“休息”
美罗城是徐家汇商圈人流量最大的商场之一,与之相邻的美罗大厦高峰时有4370余名白领入驻办公,但疫情特殊时期,复工首日,大厦里35家企业租户“按时”复工的只有17家,超过一半仍选择让员工在家办公。
上海美罗城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春阳透露,即便已复工的企业,仍有不少“中国好雇主”只要求重要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或职能部门人员到岗,不少员工当天早上来公司“闪现”一下,拿了电脑或工作资料就折返回去,继续在家办公。“作为楼宇管理方,我春节期间一家家企业打电话通知延迟复工,租户都很理解。”截至昨天下午3时,美罗大厦进出人次只有532人,仅占入驻企业总员工数的12.2%。
包括阿迪达斯、GODIVA等品牌在内,商场一楼不少商户都因疫情暂停营业。美罗城方面表示,一些品牌商户风险意识较高,选择用短时间的“暂不营业”换未来顾客、店员更长久的健康安全,商场也会持续与商户沟通,在疫情有效控制后尽快引导其“重装归来”。
还有不少楼宇主动建议企业调整复工时间,如尚嘉中心内企业英格索兰就将复工日期延至3月1日,安朗杰、特灵等企业选择2月下旬复工。位于金虹桥的拼多多、依图科技等科技企业响应错时、错岗上班制度,安排部分员工居家办公或分批复工,减缓人员集聚压力。
新天地·企业天地5号◆◆◆
每台电梯限六人乘坐
位于黄浦区新天地商圈的企业天地5号,上午8时30分到9时30分,正是往常白领上班的“高峰档”。但昨天这个时候,大堂内仅有三三两两的白领进入。
通往闸机口的通道地面上,贴着醒目的“一米线”标识,白领有序站到标识处,保持一定安全距离。所有人都戴着口罩;有白领看到大堂内新设的装有免洗消毒液的感应机,会走上去,消毒双手;对要进入电梯厅的每位白领,保安人员会测温,并请他们留下个人信息再放行。物业还在车库入口、卸货区等设立多个体温测量点,不遗漏任何一个进入大楼的人员。电梯前还竖着一块醒目的标识,上面写着“避免人员密集,每台电梯限6人乘坐”。
尽管楼内办公的白领不多,但物业工作却一点没减。从2月2日起,丰诚物业几乎全员上岗,对大楼内外的公共区域进行地毯式清洁消毒。“现在,我们每日定时使用符合标准的消毒液,对楼宇内所有公区设施及空间进行高频次循环持续消毒,从细节入手严控流程,确保每个关键节点,将风险降至最低。”中国新天地商业部办公总经理王红说。
静安区·市北高新园区◆◆◆
每两个工位间隔超三米
149栋办公楼宇、72个出入口,220部电梯、332个洗手间,逾千家企业、5万多员工……静安区市北高新园区昨迎来企业复工,当天实际复工人数为2046人。
早上8时,100多名市北高新集团员工和数百名园区物业企业员工早早到岗,有序地为节后首日来园区上班的人员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整个园区,光测温点就有139个。
为应对上班早高峰,市北高新园区重新规划人员进出路线,在进入园区的人行通道前,增设鞋底消毒区域、预留缓冲区域,使排队人群拉开间隔。园区规定所有楼宇内复工的企业必须保证:每两个员工的工位之间留3米以上的距离,每层楼面员工数不超过20人。
市北云立方、市北智汇园等办公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采用红外测温方式。这套设备由一台电脑和三脚架支撑的类似摄像机的设备组成,占地很小,与通道保持一米左右距离。每当有人经过摄像头范围,电脑屏幕上就会跳出对应的体温数据。一旦超过37.3℃,设备会报警。
昨天,不少办公楼都在大堂和停车库只开放一个出入口,严把进出大楼的第一道关。
为避免废弃口罩产生二次污染,天山商圈的金虹桥国际中心和中山公园商圈的长宁来福士广场都在大楼一层放置口罩专用垃圾桶,楼宇物业每天处理回收桶。
南京西路·香港兴业中心◆◆◆
用“云点餐”取餐无接触
企业复工,员工中午吃饭怎么办?
位于南京西路商圈的香港兴业中心,复工前,不少在中心办公的企业与白领,收到楼宇运营方邮件发送的30页“早午晚订餐送餐服务手册”。运营方引导同一物业管理的兴业太古汇购物中心27家餐饮企业推出专供两幢楼宇白领的早中晚餐。每家店铺推什么套餐、价位如何、怎样预订,都显示在手册上,扫扫二维码可直接下单。楼宇运营方还在底层设置几排“无接触取餐柜”,外卖小哥将餐食放在柜中,通知白领来取,全程无人员接触。
在虹桥南丰城,楼宇运营方在长宁区天山路街道指导下,想出建企业“云点餐”微信群,发布19家“白领安心餐商户”,为已经复工的白领午间分散就餐提供安心便利。
陆家嘴·上海中心◆◆◆
进楼办公需要提前报备
昨天9时许,记者来到“中国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虽是上班高峰时段,半小时内进楼办公的白领只有20多人,进入办公区域需过三道“防控关”。远程办公、错峰上班成为上海中心大厦内众多企业的选择。
“自2月3日部分企业复工至今,每天到大楼办公的人员不足全部持卡人员的20%。有一家企业报备昨天到岗20人,实际上只来了5人。”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同样位于陆家嘴的环球金融中心大厦,人流量和平时比也大幅减少。相关人士透露,有条件远程办公的企业基本都选择在家办公,否则一旦出现员工交叉感染导致停工,企业损失更大。
要进入上海中心大厦需“层层过关”:入口处设排队等候区;入大堂进第二道等候区,测温合格,还需核对人员信息。进楼办公要提前报备。大楼内的企业租户每天要统计和报备到岗人员信息,且人员数量有上限。
高楼不便开窗,怎样通风?关闭中央空调,如何保暖?一名工程师介绍,上海中心大厦采用最新的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的同时供暖,并过滤杂质。“新风和排风按楼层区段设置,不同楼层送排风相互不交叉,不会产生楼层间交叉感染。”在复工前,空调过滤网全部清洁更换。
四川中路·久事大厦◆◆◆
登记用笔都用酒精消毒
早上8时,记者在位于四川中路、汉口路的久事商务大厦看到,这栋19层高的商务楼原先有6个出入口,现在只留了一个。在出口左侧,放有一长排桌子,久事商务大厦管理中心副主任董雅串说,这是专门放快递包裹的。
从入口处进入,大堂内有三个测温点,每个测温点都配有非接触式额温仪和耳温仪。现场工作人员说,发现体温超过37.3度的,将用耳温仪再复测一次;如果复测异常,将按相关流程劝其就近就医,必要时呼叫120前往医院就诊,并做好人员信息登记和报送上级部门。在测温点的桌子上,放有进出大厦人员登记簿,每位进入大厦的人员都要登记进入时间、单位、姓名。人员登记完信息后用过的笔也回收,并用酒精棉球消毒后再次使用。
6个通往高层的电梯门口站着工作人员。“为了让乘坐电梯的人保持一定距离,我们原先满载16人的电梯,现在控制在5至8人。”董雅串解释道。记者注意到,电梯外的按钮处贴了一层保鲜膜,每小时更换;楼层按钮旁则放有专供按键用的餐巾纸。保洁员每日对电梯消毒4次。
往常在这栋楼上班的有3000多人,昨天7时30分到9时30分早高峰期间,进入大厦的约400人。上海强生物业有限公司经理马良说,这栋楼里有25个国家的签证中心,平时每天客流高达一万人左右,疫情防控容不得半点疏忽。早在2月4日,物业就已经和大楼内21个租户一一电话沟通,因防控疫情的需要,大厦中央空调和新风系统都不开放,空气流通主要靠自然通风,请来上班的员工多穿衣服,注意保暖。
中山公园·来福士广场◆◆◆
午餐基本上都选择外带
满员时能容纳6000余名白领办公的长宁来福士广场1座大楼,复工首日约800人次进出,包括到办公室领取资料后,当即回家办公的白领。疫情期间,长宁来福士这番景象可以说是上海大部分商办综合体的防疫新动态。随着企业逐渐复工,昨天,长宁来福士商场的营业商户占比从上一日的58%上升至83%,但办公楼130家租户中复工的员工仅占13%。
“大部分企业都选择灵活的办公方式,错时错峰上班,有的还采取轮班或错班。”长宁来福士商场总经理李守彧说,春节期间,长宁来福士楼宇业主方就对楼内租户逐一排摸,除了提醒企业及时统计外地返沪人员信息,还建议企业在2月10日集中复工后,尽可能采取分时分批上班。楼宇业主方除了保安、保洁等人员配备到位外,其他部门也采取每天1人到岗、其余人员居家办公的灵活上班机制。
往常每逢工作日中午11时30分至13时30分,都是长宁来福士商场的用餐高峰。但昨天,这一时段来商场购买饮品、餐食的顾客基本都选择外带。尤其是佩戴胸卡的白领顾客,虽也有结伴的情况,但无论是咖啡厅还是餐厅,都鲜有堂食聚餐的现象。
据悉,1月24日除夕以来,长宁来福士商场日人流量约为去年同期的1/5,同时商场营业时间也缩短至每日10时至20时,主要目的是减少顾客在公共场所逗留的时间,预防潜在的感染风险。这些措施也得到商户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