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校承载大梦想 民办彭浦实验小学迈入适应教育课程2.0时代
12月6日,上海民办彭浦实验小学以“跨界 融合 创新”为主题,以“魅力中华,遇见传统”为核心内容,开展了适应教育2.0课程优化与发展暨校第三届艺术双年展的特色展示。
据介绍,此次双年展历时三个多月的展出与筹划,共展出500多件作品,涵盖品行与修养、人文与社会、艺术与生活、数学与科学、体育与健康等五大领域的学习内容。
主会场的作品展区分为“衣食住行中国风”“二十四节气翰墨韵”“亲子创意传统情”三大板块,通过创设富有中国元素的情境,让同学们从他们擅长的艺术角度出发,用他们擅长的艺术手法描绘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讲述正在发生的中国故事。
在现场,占据了整个墙面的作品《丰年有余》让人眼前一亮。作品以鱼为背景,运用报纸、彩绳、麦穗、豆子、谷类等不同的创作媒材,展现中华传统的饮食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并不是单幅呈现,而是进行了跨年级的项目化设计创作。孩子们用项目化合作的方式,经历了“主题确定——头脑风暴——资料搜集——方案设计——分工创作——集体布展”的艺术创作路径,也是和科学素养中STEAM理念相结合下的实践与创作。
王春华校长说,科学素养和艺术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两翼,学校的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创设更为丰富、完整的学习经历,让孩子们拥有健全的人格品行,健康的身心,持续不断的学习能力。综合来说,就是要获得问题解决的适应行为,获得未来成长的关键能力。
精心设计的双年展与王春华校长的细致介绍,令前来参观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对民办彭浦实验小学的教学改革与探索感触良多。静安区有关领导肯定了学校两轮民办特色学校创建的成果,认为学校六年争创的历程值得总结,适应教育的2.0版本课程的发展更是催人奋进,期盼民办教育的未来越来越好。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杨国顺认为,学校艺术双年展向与会者呈现了当前教育改革中变革趋势的新样本,即学校转型变革一定要有一种新的突破,去打造具有中国根和民族魂以及国际视野和国际胸襟的新一代。
华师大教育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吴刚教授对学校创设的师生共融环境表示了赞赏,他认为,给予每一个学生温暖,学校的跨界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让学习回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涵盖学科的跨界,能力的跨界,家校的跨界。同时,高度赞扬了彭实人做出的艰辛努力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
刘莉莉教授为学校每一轮特色创建的成果感到震撼,学校从原先的一些科技项目的研发,到形成一系列的科技类课程,而后看到了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连接,最后有了一种结构——适应教育。民办学校的发展速度已大大超出了设计者原先的设想。
专家认为,学校每年开展的活动都有新的惊喜和新的主题特色呈现,继去年的大剧院展演、“科学素养 筑梦未来”的科技节后,今年又推出第三届艺术双年展,为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搭设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和天地,凝聚着每一个彭实人朝朝暮暮与日日夜夜。彭实验在教育改革的当下,在2.0版本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探索中的又一次突破,实现新的跨越,她为彭实的挑战与变革感到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