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自治金,你投吗? 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探索社区自治金众筹
东方网记者张欢6月16日报道:“我们现在打算把这种模式固化下来,每个季度搞一次小众筹,半年搞一次大的。”昨天,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福民会馆里举行了一场“爱我美丽家园·汇集社区治理新动能”的基层民主自治论坛,升平居委会主任朱彦在论坛上分享了所在居民区众筹自治金的经历。
“社区自治金”是指通过居民区自治平台,以公开众筹的方式,向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筹集的、用于社区自治项目或公益活动的资金或物资。与以往开展群众性活动落实、筹措经费不同的是,社区自治金并不是因事而动的筹一用一,而是相当于一个长期的资金池。资金或物资由居民区长期自主筹集,自主管理,最终投入到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各种需求中。另一方面,社区自治金与小区停车费收入、维修基金也不同,自治金覆盖到了辖区内所有的居民和单位,同时资金的使用也体现了公益性和自治精神。
筹集自治金时,虽然没有具体的项目指向,但却有大致的使用方向。作为南京西路街道辖区首家开展自治金众筹的社区,升平居民区在启动众筹时就发布了四季送温暖、结对助学、应急服务、楼道美化、消防安全、团队建设、护绿养绿、科普生活、活动策划等九大板块27类项目的自治金使用意向。“居民出一点,企业投一点,政府贴一点,每一个居民自治小项目的推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撑。”升平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廖圣静介绍说,以前社区里独居老人夜间急救的费用都由居委会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垫付,每年春节为社区孤老准备年夜饭全都依靠共建单位的捐助,这类事务并没有专门的经费,而自治金的方式就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
为了筹集最初的自治金,升平居民区通过微信平台、活动海报发布相关信息,小区的楼组长、文体团队的学员们担任了义务宣传员。对于筹措到的物资,居民区专门组织在人流较多的升平街上举办一次集中的义卖。然而,资金能不能筹到,能筹到多少,一开始大家心里并没有底。
“本来一颗心是悬着的,想不到3月22日这一天,活动启动仪式效果比我们预想的好很多。”通过前期的宣传和实地义卖,升平居民区已经筹集到了约2万元的自治金。居委会主任朱彦说,她感到很欣慰,“小区居民这么支持我们也是对我们自治工作的肯定。”
据了解,社区自治金众筹是南京西路街道探索自治长效机制的一项最新举措,在众筹过程中,各个自治主体、各种资源和力量都参与到了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践里。静安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燮说,南京西路街道的众筹模式体现了一种多元主体参与的自治,“‘治’本身代表了多元,三点水一个台,在中国的文字里,三就是多,在这样一个大平台下,有各方的力量,多种力量共同来参与。”在这次自治金筹集过程中,社区居民许建文捐赠了1万元自治金,社区单位晶彩世纪大厦物业管理处提供了大米,连路过集市的外国人也参与了捐资。事实上,升平居民区不光是筹资金,而是提出了“筹资金、筹项目、筹能人”的“三筹”倡议,充分调动社区的资金、渠道、智力资源,“爱我家园,我有责任”。
现在,迎面而来的问题是如何管好、用好这笔自治金。据了解,升平居民区目前正在组建由党总支、居委会和7个片区的居民区代表共同组成的自治金管理委员会,通过居民代表大会定期公开自治金使用情况。
除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公开,如何体现资金使用的公平有序和效益最大化?如何让出资人有获得感?这些都是自治金众筹推进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廖圣静说,在这次爱心义卖中,上汽集团的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区人大代表朱一平及部分职工个人出资购买了筹集到的大米,并捐赠给了社区孤老,这让她在如何“理”这笔钱上受到了启发。今后,居民区计划组织一年两次公益集市,并通过与楼宇、企业合作,用小成本换得大利润。通过合理的投入和打理,“居民自治金会像滚雪球一样。”
对于社区自治金,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社会组织与社会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童潇认为,应该要包容与呵护,“自治金是一个新的事物,在推的过程当中有可能出错,对这种出错我们要包容,要营造推动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性的关系,要呵护新事物。”
据了解,除了升平居民区,泰兴、古柏等居民区也在开展各自的自治众筹活动。廖圣静说,升平居民区目前约有居民1100多户,参与这次自治金众筹的居民约占了不到一成,“大家还处在观望的状态,都想看看如果拿出来50元到底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