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加速,静安坚持做开放经济领域“领头羊”——静安区2022年外商投资促进大会媒体通气会新闻素材稿
静安是海外企业登陆中国和本土企业走向国际的重要门户,也是上海融入全球服务网络的重要枢纽节点。开放经济是静安区经济发展的突出特色。2021年,静安全区实现税收总额841.79亿元,其中外税收入463.10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达到55%,连续5年在全市中心城区中稳居第一。
2022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环境更趋复杂的双重压力,静安坚持做开放经济领域“领头羊”的初心始终未变。1-7月,静安区外税总额303.8亿元,占全区税收比重为58%,继续保持中心城区第一。1-7月,全区新设外资项目116个,引进合同外资12.64亿美元,同比增长54.04%,实到外资6.95亿美元,同比增长48.19%。
外商投资的逆势加速,显示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稳定预期,也是静安开放经济韧性、活力和潜力的生动写照。
一、推出“外资促进合作伙伴计划”,打造全球资源的“磁力场”
静安区外国投资促进中心作为外资企业投资静安的“第一站”,也是全区外资企业的“娘家人”。近年来持续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功能,促进全领域外资项目资源共享、信息共商、进度共推,切实形成外资促进合力。
今年,区外国投资促进中心创新推出静安区“外资促进合作伙伴计划”,旨在进一步加强和各国商会、各大经济投促组织之间的合作互动,强力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国际金融机构、国际组织及专业服务机构纷至沓来,擦亮与世界对话的静安投资名片,也向世界传播更响亮的“静安声音”。
据了解,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澳大利亚等驻沪商会及机构成为静安首批合作伙伴,被授予“静安区外国投资促进合作伙伴机构”证书。首批合作伙伴不仅覆盖了在静安投资企业的最主要来源地,还在外商投资领域享有全球影响力。未来,他们将作为区域经济结构中的一个个重要枢纽节点,不断促进更多全球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在静安汇集和链接,并将静安国际化的发展理念、产业政策更及时、更详尽地传递给所在国企业,为静安汇聚全球功能机构、高端项目、优秀人才和创业团队贡献智慧力量。
二、聚焦集聚度和辐射力,外资总部招引与区域产业定位互融共进
招商引资是开放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水源头”。近年来,静安围绕战略招商、精准招商,在外资招引的集聚度和辐射力上下工夫。以行业龙头为主要突破口,加强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全球服务商专业机构、高端奢侈品集团、品质消费品牌等。只有能级足够高,辐射效应足够强,才能在产业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从而服务、影响甚至带动全局、全域的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静安锚定企业需求,精心储备了一揽子政策“组合拳”,目前已有效发力。“全球服务商计划”、“总部经济增能计划”和“亚太运营总部支持计划”相继实施,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环节,给予 “一企一策”的专属支持,培育了一批在贸易、投资、供应链及研发等方面可以汇聚和配置亚太区乃至全球资源的优质企业。2022年1-7月,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8家,全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108家,其中大中华区及以上高能级总部数量为34家,涵盖高端消费、专业服务、数据智能、生命健康等多个领域。总部企业增长速度和整体规模在上海市名列前茅。
作为“亚太运营总部支持计划”的新成员,德国综合工业集团瑞拓表示,静安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质的企业服务促成集团最终选择静安落户安家,此次投资将会设立瑞拓集团最大汽车事业部(SWH)的亚太区总部瑞拓浦瑞德(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这也标志着瑞拓SWH对中国的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公司除了负责中国地区的全部业务以外,还将对韩国,越南,印度以及日本的业务具有全部统辖权。
从全球城市经验看,外资总部企业集聚的地方,一定也是专业服务业高度发达的地方。静安不仅汇集了高能级全球服务商罗兰贝格、毕马威、世邦魏理仕等专业咨询机构,还在专业服务业各细分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如检测认证总部德国莱茵、美国祐力,货运代理总部瑞士德迅、法国乔达等,良好的专业服务业生态又会进一步带动总部经济向着更高能级发展,这是一个相互促进、良性循环、持续提升的过程。
作为静安的“王牌产业”,商贸服务业在疫情期间显示出了卓越的抗风险能力。全球三大奢侈品集团路威铭轩集团、开云集团、历峰集团,知名化妆品集团欧莱雅等经营业绩逆势上扬,充分显示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大潜力。近期,意大利奢侈品集团OTB旗下四大先锋时尚设计品牌MaisonMargiela、MARNI、JIL SANDER 、AMIRI同时入驻锦沧文华广场,精品咖啡品牌BLUE BOTTLE继在静安国际中心开设中国大陆首店后,第二家静安嘉里中心店又惊艳亮相,成为市民竞相打卡的时尚新地标。此外,国际珠宝、服装等领域时尚零售首店较为亮眼,包括世界钻石权威DE BEERS在恒隆广场开设国内首家高级珠宝沙龙;德国奢华运动品牌BOGNER在恒隆广场开设上海首店;高端中国风奢侈品牌Shanghai Tang在兴业太古汇开设中国首家新概念店。2022年上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静安区仍引进各类品牌首店42家(其中有4家全国首店)。
2022年,静安区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持续扩大“六大产业”(商贸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数据智能、文化创意、生命健康)和静安外资总部招引的横向联合与纵向整合,更好地发挥产业平台的承载力与托举力,让投资在静安的企业都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在与静安的合作中获得长足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三、又一合作协议签订,静安优化营商环境跑出加速度
静安切实抓住营商环境建设的着力点和发力点,将服务好企业,为企业提供便利,放在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
今年,为了促进更高质量地“引进来”和“走出去”,切实解决外资企业经营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静安区政府与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国际商会)签订合作协议。本次合作将紧紧围绕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市贸促会在促进中外经贸投资交流、国际商事仲裁法律等领域的机构优势,进一步激发静安区域经济活力、加快重点产业发展、培育特色经贸活动、营造良好投资环境,提升综合竞争力。双方将共同为静安区内中外企业,特别是外资总部、龙头型企业提供专业服务,促进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助推营商环境建设。
静安积极向外联络,拓展共赢合作已不是初次尝试。去年3月的总部经济大会,静安就与上海海关签订《合作备忘录》。静安海关监管点在汉中路正式落成,也为静安企业提供了家门口的海关服务。目前,静安与海关共同合作推进的进口服装风险评价制度已率先落地,该项政策宣贯会在静安区首发,得到中央政府网、新华社等媒体先后报道。2021年,静安共有38家企业在海关的指导下,开展了进口服装安全风险评价381批次,涉及973款16.7万件,平均减少实验室检测环节3-5个工作日,通关时长压缩近50%。依托车站海关,静安积极推荐区内进出口企业开展AEO培育工作,成功帮助爱特思、雅马哈、欧莱雅等多家总部企业通过考评,成为更高等级的AEO认证企业。
近年来,静安区加快推动核心功能区建设,城市有机更新呈现新格局。南京西路区域开发持续深化,张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有序推进,聚焦高端商务、高端消费和高端服务,推动跨国公司亚太总部、全球总部集聚,建设世界级地标商圈和世界级中央商务区;今年,苏河湾滨水商务集聚带将有一批超甲级写字楼建成使用,中环两翼地区也将释放近6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载体。这些优质新增体量都将成为南京西路的良好补充,承接南京西路的溢出效应,为外资企业功能拓展、能级提升提供更多发展空间,为静安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从环境优化到“简政放权”,从政策支持到人才服务,静安优化营商环境,只有“升级版”,没有“休止符”。
静安国际化宜居宜业环境的打造与外资的发展 “相互成就”,外资的入驻也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多元化教育、医疗服务,商业地标和文化地标的打造,形成高标准社区建设和“夜间经济”、“商旅文体创新融合”联动发展。未来,在加快重点区域、重大项目等“物”的建设的同时,静安会更紧扣“人”这个核心,综合考虑办公、消费、居住等功能,努力实现商务与商业的平衡、商务与文化的平衡、商务与生活配套的平衡。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