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平安 社区工作者奋战一线

■记者 张琦
在当下的疫情防控形势下,“争分夺秒”是许多社区工作人员每天工作的常态。在江宁路街道,连日来,就有不少社区工作人员不分白天黑夜连轴奋战,有的刚刚结束了社区一天疫情防控任务,就接着投身到居民楼的疫情防控中;有的39层居民楼跑上跑下,通知居民核酸采样,以微小的行动守护身边居民平安。
陈燕是江宁路街道社区干部,同时也是永乐居民区的居民,刚刚在“岗位”上度过了特别的生日。3月14日深夜,忙完一天疫情防控任务的她回到了小区,立即接到了楼组封控管理的通知。“从保障居民疫情防控期间的各项安全,到自己成为需要配保障的一员,要马上适应、转变角色,但我第一时间想的是,看看自己还能做些什么。”陈燕说道。
3月15日一早,熟悉楼组情况的陈燕就主动配合居委会工作人员,参与了楼组志愿服务。陈燕告诉记者,她所在楼组涉及25层300户居民,其中还居住着外籍人士。“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我当起了翻译,讲清楚要求和政策,他们配合填写健康码,整个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
记者从陈燕的同事那里了解到,3月15日也是陈燕的生日,这一天,她配合核酸采样的同时,也配合着防疫人员,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没想到,就在保障小区两处居民楼封闭管理的同时,我就接到通知,我住的居民楼也要封闭管理了。”在景苑居委会主任徐璐佳看来,这几天,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是居民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常态,在这个过程中,居民们的配合、社区志愿者的默默付出,也让她特别感动。
“社工小余有200多斤,‘大白服’套在他身上是极其难受的,但他每次跑39层楼都坚持下来了,而且无怨无悔。”徐璐佳说,为了争分夺秒,更快地通知到居民,小余需要跑上跑下逐层通知每户居民,有的要敲几次门,确保每户都通知到,但是他从来没有任何怨言。
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吴音学过心理学,在封控期间,遇到情绪激动的居民,她用专业知识去疏导。在接到封楼消息后,居委会工作人员刘永芬套上“大白”,为居民做好解释、安抚情绪,60多岁的年龄,20多岁的干劲。刚刚新进社工张雪在完成了日常排摸的同时,承担起封闭楼栋特殊病人的转诊,从和居民沟通、收集病史等内容,到120的闭环运送都能一丝不苟完成。
除了社工外,居民的主动积极也让徐璐佳十分温暖。比如居民朱德新主动请缨做起志愿服务,核酸检测时维持秩序,主动为社区工作人员撑起阳伞。
“现在居民楼组里,我和居民们也说了,一旦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会尽可能地协调解决好。”就在3月15日封闭管理的过程中,楼内出现漏水情况,徐璐佳积极协调大楼的物业管家,在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好居民的服务保障。
除了景苑居民区,江宁路街道其他居民区的工作人员也在连轴转,保障着社区的安全。一张张照片,记录下了志愿者和“大白”们的一线辛劳,也记录下了他们守护平安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