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首条限时步行街“安义夜巷”亮灯,营造城市“烟火气”

■记者 邢蓓琳
10月26日下午,路过安义路的市民惊奇地发现,这条不到300米的小马路悄然“变”了模样。往日车来车往的喧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齐排列的各式摊位和摆满美食的小餐车,营造出市中心难得一见的“烟火气”。原来,静安区首条也是唯一一条限时步行街——“安义夜巷”在当天正式亮灯开街,为市民带来更多、更丰富的“夜游”新体验。
据悉,在市交警总队及静安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静安嘉里中心精心打造的“安义夜巷”项目从当晚开始至2020年1月19日,将在每周五20时起至周六、周日全天及国定节假日期间,对安义路进行封路,改造成为限时步行街(周六16:30-24:00、周日14:30-22:00),助力推动上海夜经济的发展。
有吃有逛真“扎劲”
开街当晚,流光溢彩的“安义夜巷”迎来了大客流。网红小龙虾堡、炸鸡啤酒、豆浆糍饭等国际及本土风味的地道美食让“饕客”们吃得停不下来。漫步嘉里中心联合植治等六大品牌开启的“街区花店”,偶遇一场艺术演出或音乐运动派对,这些都让走进“安义夜巷”的市民和游客在吃喝游逛,感受闹市“烟火气”之余,尽情享受温馨“慢”生活的轻松与惬意。“吃得过瘾,看得、玩得一样过瘾,在这个不太冷的夜晚,过来‘噶噶闹猛’真好,蛮扎劲的。”市民周先生这样告诉记者。
据介绍,作为静安区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市中心的马路改造项目,“安义夜巷”将通过联动国际品牌、融合多元创意,开设夜巷花市、夜巷休闲区、夜巷市集、花园舞台、绿动活动区等多个区域,打造成为上海新的文化艺术地标。同时,积极发挥静安区浓厚的文化底蕴,拓展更加多元化的合作形式,引入“商业+文化”“商业+艺术”等更多形式,计划在11月、12月和明年1月分别围绕“你好,深秋”“拥抱冬日”和“新年,在一起”等主题举办特色活动,不断丰富夜间活动,更深层次地激活安义路“马路文化”。
有温度享“慢”生活
记者在现场看到,“安义夜巷”不仅有着热闹的“烟火气”,也有着让人不经意慢下脚步的“巧心思”。运用原木色系及可回收物料搭建,辅以绿植点缀的公共休闲区,让整条夜巷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的同时,多了一份自然与原生态的气息,成为不少游逛者歇脚、静观的好去处。以不同颜色邮筒外观呈现的分类垃圾桶既倡导了垃圾分类的新时尚主张,也成为不少市民照片中的暖心景观。
嘉里中心方面表示,作为一座商业综合体,静安嘉里中心在承担购物、娱乐、休闲等功能外,更应该扮演好传播城市文化的角色。所以在“安义夜巷“的品牌选择上,除了注重品牌本身的品质、知名度外,更看中品牌背后的故事以及品牌是否愿意成为连接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点,将理念及文化传递、打动及影响消费者。“我们希望能够将‘安义夜巷’打造成一个商业、人文、艺术文化有机互融,有温度更有人情味的公共空间,让城市不仅有冷冰冰的高楼大厦,更有暖融融的城市文化。”
记者了解到,在10月19日、20日,“安义夜巷”曾经进行试运营“压力测试”,试运营情况给主办方带来了不小的惊喜。试运营期间,每天吸引客流平均约1.9万人,嘉里中心商场整体平均客流,较去年同期增长11-16%,较普通周末增长25%;周边的入口客流较去年同期增长近40%,较普通周末增长58%。35家商户经营总收入超过34万元。这也让嘉里中心商场内一些餐饮商户看到了夜间经济的商机,主动与“安义夜巷”步调一致,在周末延长闭店时间,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体验。
让“夜静安”有腔调
夜间经济作为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区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继南京西路商圈内的吴江路—张园—丰盛里地区、静安寺地区获选成为首批上海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后,“安义夜巷”限时步行街的正式开街是静安商业发展的一次全新试点,也是静安区打造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的创新实践和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当好“店小二”的重要举措。
未来,“安义夜巷”将通过举办各类全球新品潮品、商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首发活动,提升时尚引领度,打造成为全球新品潮品首发地;通过引入时装秀、文创集市、艺术表演、健身休闲等活动,成为上海海派城市文化的展示地;通过美化街区灯光和街景,引入精酿啤酒节、亲子荧光活动等各类夜间主题活动等方式,成为申城夜间经济的打卡地和夜上海的一道亮丽风景。
静安也将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创新优化机制,提升服务水平,秉持包容审慎、科学柔性的理念,持续完善街区自治,积极推进具有“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的夜间经济集聚区建设,让静安的夜间经济发展更加规范有序、丰富便民,让“夜静安”更加“有腔调、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