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上海自然博物馆探秘鸣虫世界

■记者 彭旭卉
10月18日至10月30日,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鸣虫主题展览“夜听虫吟”在B1临展厅对游客免费开放。
本次展览共分为“上海鸣虫肖像”全景深亿万像素摄影、“斗蟋先生的晚八点”3D沉浸式声音剧场、我的自然故事、鸣虫声谱在线数据库四部分。整个展示空间用幽暗的灯光营造出夜晚的静谧,在有限的空间中打造出“夜听虫吟”的意境。
本次项目在8月份正式启动,是国内首次通过博物馆发起的“鸣虫识别”公民科学项目。由上海自然博物馆联合华东师范大学昆虫研究团队,试图绘制“鸣虫声谱数据库”,解决科学家采集鸣声样本的难题。
“我们做了一个‘听有虫’小程序,全国各地的市民都可以上传录音。”“夜听虫吟”项目负责人介绍。本年度活动共有40名特约“自然联络员”进行记录,“听有虫”小程序共有3100余名用户注册参与,收集到来自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的2000多条鸣虫文件,采集的内容通过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平台收集并分享给鸣虫研究的科学家,推动未来的昆虫鸣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