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家O2O慈善超市在石门二路街道开业

图为慈善超市内景 记者 余儒文 摄
记者 邢蓓琳
近日,国内首家O2O(线上线下)慈善超市在石门二路街道开业。该慈善超市位于新闸路阮玲玉故居隔壁,70多平方米的店面装修时尚,服饰、鞋子等各类物品摆放得也很有“腔调”,让人忍不住挑上几件买回家。据慈善超市合作方、善淘网负责人余诗瑶介绍,慈善超市开业一周来,平均每天都能做成三、四十单生意。记者还了解到,该慈善超市模式将在静安全区进行推广。
所有商品均来自捐赠
记者在慈善超市内看到,一张长木桌上摆放着两台iPad,消费者除了可以挑选现场有售的商品,还可以通过iPad登录网上慈善超市,购买其他品种更多的慈善商品。余诗瑶指着店招上醒目的“Buy42”告诉记者,这家超市不仅是国内首家O2O(线上线下)慈善超市,也是中国第一家网上慈善商店,倡导的理念就是“Buy for two(Buy42)”,即买一份商品,是为了两个人,为爱重新定义价值。
“这是企业捐赠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的银杏种子,标价799元。这条牛仔裤只要89元。”余诗瑶告诉记者,慈善超市的所有商品都来自慈善机构、企业、个人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捐赠物品不管是企业的库存货、断码货,还是个人捐赠的闲置物品都是九成新以上的。物品定价均为原价的5-7折,网上慈善超市的售价也相当于同款商品在淘宝售价的5-7折。商品销售收入除了支付基本的运营成本外,都将用于支持残障伙伴获得培训和就业的机会。在采访中,有多位市民进店挑选,谢小姐对于能以几十元的价格买到品牌店标价超过两百元的连衣裙开心不已。在得知慈善超市还可以接受市民捐赠实物后,谢小姐的兴趣更浓了,“我平时也会到居委会捐一些闲置衣物,以后还可以捐到这里挺好的,献爱心和买买买都不耽误。”
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工作
采访中记者发现,慈善超市的店员中有两位是残障人士。虎哥是聋哑人,可以通过手语和写有“请跟我去收银台”、“请跟我去更衣室”等文字的胸卡为消费者引路,提供“无声的服务”。肢残女青年丝丝担任的是收银、码货、商品陈列等工作,两位残障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每人每月收入超过5000元。余诗瑶介绍说,慈善超市采取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工作的模式,致力于打造一个助残就业、残健融合的全纳式环境。“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环节让大家知道这是一家慈善超市,不是所有的店员都要能说会道,残障人士也可以和外界交流。”
记者了解到,除了慈善超市店员外,超市后台还有更多残障伙伴负责仓库管理、衣物熨烫,还有网店的图片处理等工作。此外,慈善超市在石门二路街道街道阳光之家还设有一个小仓库,交给残障学员维护。“二手衣物回收再利用的过程非常复杂,我们收到捐赠以后,要对衣服进行消毒、测量、打包、拍照、上架,这些事情残障伙伴都可以做。”余诗瑶介绍说,慈善超市通过“线上+线下”的运作模式,在网站产品拍摄、制图、仓储、在线客服、虚拟店员、店铺销售等多种环节为残障伙伴提供能够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工作岗位和培训机会。“慈善超市就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地方,在这里,物品可以被重新定义,残障伙伴和志愿者也能发现并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余诗瑶为慈善超市做出如是的定义。
(来源:静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