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标“远东第一乐府”百乐门优雅回归
图为修缮后的百乐门内景 记者 肖鸣亮 摄
(记者 李瑛)“月明星稀,灯光如练。何处寄足,高楼广寒。非敢作遨游之梦,吾爱此天上人间。”1933年,一位上海滩的诗人写下这首诗来赞美刚落成的百乐门。如今它被铸刻在修缮一新的百乐门内,成为时代的烙印。这座被誉为“远东第一乐府”的文化地标,是一代代人怀念老上海的情结。2013年,在静安区区政府、区文化局和经营方的共同努力下,百乐门修缮工程正式启动,历时三年完美收官,将于本月底重新开门迎客。
坐落于愚园路万航渡路路口的百乐门于1994年被列为第二批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700平方米。据负责此次修缮工程的公司负责人介绍,整个修缮方案几易其稿,其中难度最大的是主体框架的加固和修缮。修缮前,先聘请专业检测单位对房屋结构进行质量检测,检测结果:房屋普遍存在混凝土老化剥落、钢筋锈蚀露筋、混凝土碳化等耐久性问题。针对专业检测单位对房屋质量检测的结果及加固设计方案,经专家多次论证后,才开始对百乐门进行加固施工,确保这座年逾80的历史保护建筑可以重焕光彩。在房屋基础结构修缮加固,远超质量标准后,以“修旧如故”为基本原则,展开了对百乐门外立面的复原工程。据他介绍,对百乐门外立面的修复也是前所未有的。以1933年初营业时的百乐门外立面为设计蓝图,拆除“盾牌”脚手架、褪色的橙色广告牌并换新;贯通并拆除二夹层与三层间的“腰带”,最大程度还原百乐门原有的外立面。
步入修缮一新的百乐门,仿佛穿过一道时间之门来到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高度现代化的城市瞬间被阻隔在外。大厅内黑白方格的大理石地砖、年代感十足的指针电梯、蜿蜒而上的铸铁楼梯、晶莹璀璨的水晶大吊灯,以及百乐门黑金镶嵌的logo,处处彰显老上海的精致典雅。顺着扶梯而上,墙面上展示的巨幅油画,描绘当年百乐门开业时,无数名流前来助兴的盛景。1933年的百乐门,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娱乐与放松,同时也将世界上领先的、超凡的视觉、听觉盛宴带到了上海。记者看到,如今百乐门里新设了可开合LED屏幕、可升降DJ台、爵士乐队舞台、真皮卡座、“弹簧地板”、“玻璃舞池”都被一一还原。
修缮后的百乐门以融入时代典故、名人故事为“点”,以三十年代上海意像为“线”,以还原ART DECO艺术风格为“面”,让百乐门的光辉重现。为了纪念当年在百乐门献唱的8位明星,特意打造了以她们名字命名的包厢,包厢内有属于她们各自特点的物件,著名歌星姚莉的一曲《玫瑰玫瑰我爱你》红极一时,以她命名的包厢内设有一大面玫瑰墙。周璇包厢内的沙发花色和她喜爱穿的旗袍相一致,个性化的细节都讲述着人物的故事。卓别林曾带着新婚妻子两次光顾百乐门,在卓别林圆厅内,一幅他和妻子相拥而舞的照片格外显眼,这些名流的珍贵历史资料也被陈列。
作为“远东第一乐府”,上世纪30年代成立了第一支华人爵士乐队,94岁的郑德仁是乐队里的贝斯手,亲眼见证了百乐门的变迁。郑老告诉记者,对百乐门是始终如一的怀念,“政府花这么大功夫来修缮百乐门,很是感动,自己虽然不能在这里工作了,但希望今后有更多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百乐门听爵士乐,感受上海的魅力。”
(来源:静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