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珠阿姨”的老店情

15年历练 成长路走得踏实
15年前,阮培红到王家沙当了一名服务员,开菜单、送菜,手脚麻利,人也直爽,很多客人都成了回头客,进门就要找那个爱笑的、直言快语的小姑娘。后来,做了领班,再后来,担任了服务部部长、办公室主任,今年,又被总公司聘为副经理。
10年前,她总要起早,凌晨4、5点就要赶到铜川路水产批发市场,和老总一道去收购虾蟹,价格要便宜,质量还要上乘,回来,扎起围裙,拆蟹剥虾。那时,她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阮培红的成长路走得踏踏实实,她认真,也甘于付出,每一步,她全心全意。
诚信为本 产品人品都实在
“王家沙讲的就是实在。每一份馅料,每一只点心,王家沙都用心来做。不能辜负喜欢它的居民呵。”是的,不少客人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因为王家沙真诚的热情,因为它独特的味道,他们一直喜欢这份实在的感觉。
王家沙地属泰兴小区,逢年过节,他们总要向社区老人表达心意。元宵节的糕团,中秋节的月饼,重阳节的酒席,菜单阮培红总要仔细看过,还要格外加几款特制的糯、软的点心和菜品。
阮培红的眉心有一颗痣,年轻些的员工就喊她“珠珠阿姨”,她乐得和员工们泡在一起,包馄饨,包汤团,装月饼,是工友,更是质量监督。
与时俱进 平民美味老店情
王家沙之于她,已经是家一样的感情了。她总是要来到客人们中间,问问味道怎么样?每一个反馈,都是她前进的力量。“打造平民美味,是百姓支撑起了王家沙。”
香港的吴老太,每次来上海女儿家,都要赶来买她钟爱了许多年的蟹粉系列。港澳、日本、美国,为了方便这些地方来的老客人把产品带走,阮培红推出了速冻蟹粉馅料,打好包袋,随客人飞往任何一个国度。
老店也要与时俱进,老店在持有传统的同时更要开拓创新。王家沙成立了课题小组,阮培红任组长,新产品开发她抓的紧,到镇江,到扬州,到上海的各大饭店,汲取精华,博采众长,融入自己的特色。糍饭糕加了苔条,原料配比有了变化;鲜肉月饼加了榨菜,咸中带鲜;黄芽菜春卷加入蟹粉,为当家的蟹粉系列又添新成员。客人们在王家沙常吃常新。就是这些细节的变化,他们动足了脑筋。永远是做学生的姿态,因为王家沙一门心思要做上海最好的点心。
王家沙在香港开出了五家,在日本一家,上海有十家,阮培红负责总公司的卫生、运输、供销,她深感责任在肩上的分量。钻书店、泡图书馆、参观调研,只要有关餐饮、有关管理,她就一头扎进去。今年,她已经给自己设置了目标,春节,点心销售要冲出400万的月销售额。数字的背后,等待她的,是艰苦卓绝的努力和付出,“珠珠阿姨”将微笑着应战。图/文 记者 徐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