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静安新闻> 专题新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归档专题)
当好“守护人”“领跑者”“服务者”“引领者”,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的“置业样板”丨非凡十年
静安置业集团是一家深耕房管领域70余年的国有企业,始终把“建好房、修好房、管好房、用好房”作为奋斗目标。过去十年中,置业集团以“历史建筑的守护人、城市更新的领跑者、社区生活的服务者、后街经济的引领者”的昂扬姿态,书写了改善民生和城市建设更新的精彩答卷。
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全过程领跑城市更新
随着上海旧改模式从“拆改留”转向“留改拆”,置业集团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保护为主”的城市更新理念,专注于历史风貌更新改造。
从静安别墅保护性修缮,到同孚大楼和德义大楼外立面改造等项目,再到当前正在推进的张园城市更新等项目,积极探索中心城区历史风貌区更新改造的路径、模式、标准等,打造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
张园作为全市首个保护性征收的城市更新项目,没有先例可循。置业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推动张园项目不断取得进展突破,形成了若干独特、创新、可推广的举措。
如,率先开展历史建筑“一幢一档”建档工作;率先成功实施“征而不拆、人走房留”旧改征收模式;首创上海市地方标准《历史风貌区保护性征收基地保护管理指南》;前沿开展《历史文化风貌区有机更新与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功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课题……这些举措不仅为张园项目提供了支撑,也为全市及全国的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利用提供示范和指导。
2022年11月底,静安人民城市建设“样板间”——张园西区将正式亮相。这处融合古典与雅致、现代与时尚的海派商业街区,将以全新姿态融入市民生活,成为更有温度、更富活力、更具魅力的卓越地标。
建档+保护+修缮
全周期守护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更新活化的前提,是保护好这些建筑,让它们“留下来”。从很早开始,置业集团就立足“历史建筑的守护人”的定位,开展了系列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践行着守护历史、延续文脉的责任担当。包括:
率先建立“一幢一档”建筑档案。2016年,置业集团以张园9幢历史建筑为试点,通过现场查勘、建筑测绘、影像拍摄、史料研究等,形成包含建筑概况、房屋信息、建筑图纸、影像资料、保护控制建议等9大类内容的建筑档案,探索出一套高于行业标准的历史建筑建档方法。置业集团不仅全面完成了张园174幢历史建筑的建档工作,还向南京西路历史风貌区拓展,开展静安别墅的建档工作,为城市留存生动丰厚的历史记忆。
创新采用“人防+技防”看护模式。依据“一幢一档”等资料,加强对历史建筑及其特色部位的保护。针对张园历史风貌区“人走房留”保护性需求,置业集团建立起“人防+技防”管理模式,一方面,由专业安保公司对小区进行24小时固守和巡查;另一方面,依托电子监控、电子感应、人脸识别等技术,以及三维BIM+三维GIS系统,对历史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智能化、全息化的管理。《历史风貌区保护性征收基地保护管理指南》地方标准,就是由这一模式的经验总结而成。
不断磨砺“修旧如故”匠心工艺。置业集团在历史建筑修缮领域优势明显,先后出色完成了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外滩海关钟楼、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四行仓库、元利当铺、巨鹿路888号、南京西路702号等多处红色遗址和历保建筑修缮项目,并在修缮过程中形成了“拆、洗、修、补、整”五字工作方针和“拆解-仓储-保养-复建”运行模式,还通过工匠培育,淬炼出一支能工巧匠队伍,其中不乏上海工匠、上海首席技师、静安工匠等。2021年,集团近现代文物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服务获得“上海品牌”认证,更凸显了在该领域的实力和影响力。
“北拓”+标准化+信息化
全身心服务社区生活
静安区内还有不少老旧小区,他们的物业服务需求更广,难点也更多。如何管好这些小区,为这里的居民提供更好服务?置业集团进行了三项探索:
一是立足静安“南部”向“北部”拓展。2015年11月,原静安区和原闸北区“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静安区。静安北部的许多直管公房物业小区无人接管,许多小区垃圾成堆,应急维修无人响应,居民诉求强烈。置业集团依然本着为民解忧的宗旨,将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向静安北部全面拓展,先后承接了静安北部约330万平方米直管公房、售后公房和农民房的物业管理。截至目前,集团共管理物业小区183个,总面积超过660万平方米,服务居民10万余户。
二是从“一体化”向“标准化”演进。在建立旧住宅小区物业一体化管理常态长效机制的基础上,置业集团于2016年提出,要从“居住物业小区一体化管理”升级为“居住物业小区标准化管理”,制定《管理规定》《实施细则》《考核办法》等,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持续长效的物业管理流程。
2019年,集团又进一步升级构建了“历史建筑物业管理服务标准化体系”,树立起全市历史建筑物业管理的新标杆,同时还定期开展以标准化管理为内容的物业劳动竞赛,推动标准落地,提升小区经理综合素质和物业整体服务质量。
三是从“一门式”向“一键式”迈进。置业集团积极探索“物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模式,在2018年打造“易享家社区”智慧物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移动巡航、实时巡查、线上报修、线上缴费、停车智能管理、设备智能监控等功能,并落地多项社区衍生服务,既为居民提供“一键式”便捷服务体验,增强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推动了物业管理向着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精细化的方向持续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置业集团还围绕直管公房管理,积极参与区内“美丽家园”建设等民生实事工程。十年来,累计实现直管公房全项目修缮及“拾遗补缺”工程竣工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近5万户;累计完成3900余户居民“一平方米马桶”改造工程,彻底消灭了静安南部的“手拎马桶”;完成67街坊、轨交14号线、72街坊、59-1、59-2、张园、光明小区等近20个基地的征收任务,涉及居民和单位近6000证……一串串数字背后,彰显着置业集团改善民生的汗水与担当。
激活载体+用好平台
全方位引领后街经济发展
2011年开始,置业集团根据市场态势,将房地产业务逐步转向以商业地产为主。如何发挥优势,打造特色商业地标和城市载体,是置业人一直思考并进行有益探索的问题。
2015年,丰盛里项目启动改造。在这个位于南京西路石库门建筑风貌保护区核心地段、占地1.2万平方米的地块上,置业集团建起10幢独具上海石库门里弄风情特色的建筑,其中复建1幢、仿建9幢,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定位为融合上海石库门建筑及海派商业文化、业态丰富度高的中高档优质商业,与南京西路主街形成互补与错位经营。项目于2017年4月投入运营,迄今已吸纳40余家“首店”热牌及网红潮店入驻,成为年轻时尚人群的打卡地。
为了支撑、服务集团乃至全市商业街区和后街经济的发展,置业集团还通过平台搭建,借力外部的智慧与力量。在市商务委的指导下,集团在2016年,组建“上海市特色商业街区发展联盟”并担任理事长单位;2019年,联合上海大学成立“上海大学世界商业街区研究院”。依托这两大平台,置业集团主持制定了上海市特色商业街区新评选标准,发布了《上海特色商业街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特色商业街区大数据更新》等诸多研究……
未来,置业集团还将围绕“海派、文创、科技、时尚”四大特色,依托“张园海派文化综合体”和“吴江路-丰盛里体验式夜色经济休闲带”等资源打造后街经济发展新亮点,并通过建立体系标准、创新商业模式等形成后街经济的引领效应,为人民城市建设塑造更多亮点,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