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静安百年张园看城市变迁与民生改善
■记者 黄竞竞 邢蓓琳 肖鸣亮
走进“书本”,“阅读”百年历史建筑;漫步弄堂,品味海派城厢文化;踏入实景还原样板间,感叹民生改善之巨变……自2018年保护性征收启动后,一直蒙着神秘面纱的张园终于“初露真容”,市民将再次“零距离”感受这片沪上标志性石库门建筑群。
7月6日,由静安区委宣传部、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静安区党史研究室、静安置业集团共同主办的“静安百年张园城市更新主题展”揭幕。展览在张园内辟出部分区域,通过真实道具、场景还原以及多媒体影像技术,呈现百年张园的历史变迁与全新征程,让市民从百年张园体验上海城市变迁与民生改善,感知在党的领导下,人民居住生活水平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天,静安区委中心组来到张园,开展以“从张园百年变迁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主题的党史专题学习。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五巡回指导组组长吴嘉敏,区四套班子领导于勇、王华、顾云豪、丁宝定等参加。
区委书记于勇在讲话中指出,张园百年变迁的过程,是群众生活持续改善的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实施“里弄老住房设备成套改造”“厨房间革命”“一平方米卫生间”等一系列实事项目,到推进直管公房全项目修缮,再到2018年启动保护性征收,一系列民生实事都生动诠释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张园百年变迁的过程,也是城区魅力不断提升的过程。从曾经的“海上第一名园”,到今天的城市公共空间,张园传承着上海的城市文脉,也熔铸着上海城市精神,引领着都市时尚潮流,展现了上海城市文化“不忘本来,接受外来,面向未来”的独特使命。
于勇强调,此次区委中心组党史专题学习,就是要从张园的百年变迁中读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和人民情怀,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静安将按照市委要求,加快推动张园项目,深化城市更新发展,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塑造核心功能,打造卓越地标,让人民群众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静安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质量治理的实践和成果,让张园成为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的生动范例和彰显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于勇指出,学习张园百年变迁就是要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智慧和力量,肩负起市委赋予静安的“中心城区新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的使命和“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的重任,统筹推进提升服务能级,持续改善民生,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加快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区,在新的历史画卷上续写静安的崭新篇章。
展示张园百多年来的变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年初召开的上海市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指出,要“着力体现民生温度,聚焦人民城市建设特别是民心工程,用一件件民生实事,用一点一滴变化,见人见事见精神”。
张园作为全市首个保护性征收的城市更新项目,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张园的故事丰富多彩,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传播地,是上海城市变迁的缩影地,也是上海城厢生活的体验地,更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展示地。而在不远的将来,张园将以“宜业、宜居、宜乐、宜游”为理念完成城市更新,建成集“商、旅、文”为一体的城市级地标性区域。
展期将持续到9月末,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六9:30—16:30,每日限定500人。市民观展可通过“上海静安”客户端、“上海张园”微信公众号进行预约,接受个人和团体预约。展览现场将严格按照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要求,市民凭“随申码”绿码进入。
看“厨卫革命”感叹民生改善
“静安百年张园城市更新主题展”设置建党百年、民生变迁、城市更新三大板块,呈现百年张园的历史变迁与全新征程。大量书刊、折页造型的装置将市民引入“时光长廊”,走近可以阅读的百年建筑。
弄堂、石库门,浓缩着上海传统的生活习俗。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通过真实道具、展陈布置,尽可能原汁原味地还原上海城厢生活。比如,早期张园最高建筑“安恺第”早已不复存在,静安置业集团通过收集到的老照片,还原制作了同比例缩小的精美模型,让“历史重现”。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夺冠”篇章曾在张园取景,展览也复原了居民在弄堂里看女排比赛的场景。一条窄弄内,门窗中嵌入LED屏,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张园内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下,静安先后迎来了旧住宅成套改造、“厨房革命”“一平方米马桶”改造、全项目修缮、“美丽家园”建设及“留改拆”城市更新,居民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展览通过影像资料,回溯静安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的各个历史阶段。以样板间实景展示“厨房间卫生间革命”项目,反映旧区改造这一最大民生的成效,让参观者体验张园当年的城厢生活,最直观地了解静安区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不懈努力。
曾在张园居住生活十余年的丁先生,此次专程前来观展,主办方布置的马桶、躺椅、水斗、煤球炉等,瞬间唤起他的记忆。“布置的生活场景和当年几乎一模一样,我们在凉棚下下棋打牌,小朋友嬉戏打闹。”丁先生说,多年来,政府多次对张园进行修缮,张园的变迁,是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一个缩影,“粉刷外立面也好、改建厨房间也好,想方设法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让我们再舒服一点、再方便一点。”
一次参观可“打卡”三展
记者获悉,《辅德里》微缩模型展和“百年百印”展也将作为重要补充“走入”张园,为此次张园主题展增加厚度和深度。市民可一次参观,“打卡”三展。
由静安区委宣传部、区文化旅游局出品的非虚构戏剧《辅德里》,甫一上线便成“网红剧”,《辅德里》微缩模型展也继承“网红体质”,深受追捧。该展览以场景微缩模型为媒介手段,选取了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前后的16个历史瞬间,展现命运瞬间的现场感、戏剧感、神圣感,呈现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创建者和守护者的命运。观展的徐女士表示,微缩模型非常逼真,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一个个重要的时刻,“比如中共一大召开、第一部《党章》的诞生,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那段珍贵的红色历史。”
正在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展出的“百年百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印章艺术展”,此次也将部分展品搬入张园。该展览特邀艺术家王超鹰参与印章的艺术创作,在创作内容上依托静安区宝贵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甄选了以古鉴今、朗朗上口的金句名言,反映了静安的历史人文特色。
尽最大可能保护巷弄肌理
张园位于上海静安区南部,北至南京西路、东至石门一路、西至丰盛里、南至威海路,是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有“海上第一名园”之称的张园地块,拥有28种不同风格的石库门里弄建筑,是静安甚至上海的一张名片。这里亮起了上海第一盏电灯,上演了上海第一场话剧,开办了上海第一个室外照相馆……引领了诸多上海滩的“第一”。
2018年10月1日,静安区委、区政府宣布启动张园保护性征收项目,至2020年11月23日,最后一户居民签约完毕。静安将遵循“保护为先、文化为魂、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张园进行保护性改造。
静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时筠仑表示,改造过程中,将尽最大可能保护石库门里弄建筑文化和巷弄肌理,传承海派文化。同时,对所有建筑进行“一幢一档”建立建筑历史资料档案,详细记录建筑的设计、人文、历史等内容,存续城市文脉。另外,还开展了石库门建筑原材料原工艺研究,以及预防性保护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对张园建筑的修缮、保护、利用,从科学的角度提出指导性的建议。
张园保护性改造将坚持传统海派文化与国际时尚文化相融合,文商旅联动发展。文化功能策划将以海派石库门建筑文化与国际时尚等多元文化相融合,增强文化影响力和国际辐射力。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