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打造全市首个沉浸式“家庭养老院”样板间
■记者 胡俊泽
高龄老人独居家中,总会让子女们放心不下;老人们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习惯,却随着年龄渐长而越来越不便……当智能科技融入居家养老,老人们的生活会如何“升级”?记者来到临汾路街道,看看未来的“家庭养老院”是什么模样。
阳曲路391弄小区,全市首个沉浸式“家庭养老院”样板间就建在这里。走进一幢普通的居民楼,使用指纹解锁打开房门进入房屋,此时门沿上方的“门磁告警器”已经实时记录下开关门的时间和次数。如果发现开门后长时间未关,系统会及时报警,提醒出现异常情况。
进门后,“全屋智能操控面板”就在右手边。在操控面板上,不仅有门厅灯、指引灯的开关,还有“回家模式”“离家模式”等,可以一次开启或关闭屋内灯光。在操控面板所处位置的正上方,有一个更加人性化的设计——人体感应装置,当屋内灯光未开启时,如果红外感应到操控面板前有人,便会开启顶灯,照亮操控面板区域。这样一来,老人晚上回家时,就能更方便地开灯。操控面板一旁还有安装在墙上的可折叠座椅,老人在进出门时可坐下换鞋。
在进门的左手边,则是一个可升降的储物柜。打开柜门,金属制成的柜架可以通过推拉进行升降,方便收纳放置于高处的物品,同时也有效地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配置于全屋的双层扶手和地面指引灯,更是为老人在屋中的行走安全保驾护航。走进厨房和卫生间,这里的安全监测设备就更多了。
厨房装有“燃气告警器”和“烟雾告警器”,一旦监测到燃气泄漏或火灾烟雾险情,系统会将情况汇报至后台,并通知到提前设定好的紧急联络人。
卫生间里配有“水浸告警器”,这个安置在墙根处的告警器有一个延伸至地面的探头,当探头感知到卫生间地面出现积水并持续一定时间后,便会将情况通知到后台和紧急联络人处,用以应对下水堵塞、忘关水龙头等意外事件。老人在洗澡过程中也会面临更高的意外风险,因此卫生间还安装了扶手和折叠座椅,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适老化改造。
如果老人还是不慎跌倒并无法站起,卫生间内还配备有“拉绳式报警器”。报警器上长长的红绳垂至地面,老人在发生意外后,拉动红绳便可立刻将险情汇报给后台和紧急联络人。
阳台上装配的全自动洗衣机和电动升降晾衣架已经不是新鲜物件了,但是在这里还有一项贴心的设计。当洗衣机洗衣结束后,阳台的晾衣架便会自动落下,提醒老人晾晒衣物。此外,不会操作智能洗衣机的老人还可求助子女或社区志愿者,通过手机端进行远程操控。阳台上的花圃中还装有自动浇灌系统,定时为绿植浇水。
除此以外,“养老数字伙伴”智能机器人、一键叫车系统、随身携带的报警器等数字化设备,都配备在房间内。老人可以通过智能机器人测量血压、血氧等多项人体健康指标,相关数据也会上传至后台,子女可随时进行查看。不仅如此,智能机器人还可通过语音操控,完成闹钟定时、健康知识查询等各项服务功能。
在屋中最让记者感到新奇的是一款“无感智能监测器”。这款设备可以在全屋配置,通过毫米波生物监测器等智能技术,实时获取老人在全屋内的活动情况。在后台不仅可以显示老人身处于屋中的什么位置,更能实时监测老人的心率、呼吸等人体健康数据。最重要的是,一旦老人在屋中倒地,“无感智能监测器”也能立刻监测到险情,并及时通过后台报警,通知紧急联络人。
据了解,临汾路街道还将继续着力打造“五新”数字社区标杆示范点,围绕新基建、新空间、新形态、新模式、新体验,构建家庭、小区、社区相互交融的生活数字化转型模式,让每一位居民都能够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乐享数字生活,真切体会到宜居宜业临汾的美好。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