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家商户零投诉!江宁昌平网格助力店招店牌安全更新
江宁路街道辖区的余姚路,是承载老城区烟火气的商业街。然而,该路段北侧商户店招店牌,因使用年限较长,外观陈旧,其内部钢架联排结构也不符合户外广告牌设置标准。这不仅给过往行人的安全带来风险,也影响了街区的整体形象。
面对隐患,整改本应迅速推进,可大部分商户却心存顾虑:有的认为此前店招整改全程由街道负责,此次也该“延续惯例”;有的则担心施工影响生意,造成经济损失……一边是商户的不解与担忧,一边是消除安全隐患的迫切需求,时间紧、任务重。关键时刻,昌平综合网格主动跨前一步,一场关乎街区安全与颜值的改造行动,就此展开。
协同推进:一场打破僵局的协商会
昌平综合网格充分发挥“牵头协调、多部门联动”的优势,构建了“综合网格牵头、多部门协作、商户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8月,网格长牵头召开余姚路店招店牌安全隐患整治协商会,城运中心、城管中队、昌平街区党支部等悉数到场,22家商户代表全员出席,区人大代表王谷善也受邀参会。
会上,城运中心详细通报了店招存在的安全隐患情况,明确指出钢架联排问题是整改的首要任务。面对商户“施工影响生意”“后续维护谁负责”的疑问,网格长逐一回应:“我们会兼顾速度与质量,尽可能减小对大家经营的影响;商户是店招店牌的责任主体,需承担后期维护管理责任。”王谷善代表则提议:“商户可全程监督施工,发现问题随时提,质量大家一起把关。”
这场原本存在陷入僵局风险的协商会,在各方坦诚交流下,最终达成了初步共识。
精准调研:“一户一策”的个性化方案
每家店的业态不同,对店招的需求也不一样,整齐划一的改造,也许会引发新的矛盾。为此,昌平街区党支部启动“白+黑”“5 + 2”工作模式,用一周时间上门走访商户,累计收集到各类诉求共10条,其中涉及店面特色展示方面的需求有5条。
基于这些诉求,昌平综合网格协同城运中心,为每家商户制定“一户一策”改造方案,在保证店招店牌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商户的个性化需求。
“既消除了安全隐患,又保留了店铺的个性,这样的方案我们支持。”一家餐饮店老板说。
精准调研不仅拉近了商户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更让改造方案从“政府要改”变成了“商户愿意改”,为后续施工打下了扎实基础。
充分准备:筑牢施工前的安全防线
施工启动前,昌平综合网格再次召集城管、城运、平安办等多部门,召开余姚路店招店牌安全隐患整治推进会,细化施工安排与安全管理要求。
城管中队重点强调规范施工与作业安全,特别针对道路狭窄路段,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城运中心结合垃圾分类工作要求,对施工期间建筑垃圾的分类投放与清运进行指导,要求施工方设置专门的垃圾存放区域,并定期清理。平安办同步落实周边秩序维护与应急保障,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响应。
施工方也在现场承诺,表示将严格按规范操作,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工程顺利、周边安全。
全程跟踪:及时化解突发难题
施工期间,昌平综合网格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到现场巡查,建立“问题清单”,遇到需要协调的事项第一时间处理。考虑到附近有学校,派出所安排人员负责护岗,上下学高峰期疏导交通,引导学生避开施工路段。
一天清晨,网格工作站接到商户紧急电话:“店招施工时,房檐漏水了,墙面都湿了!”工作人员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联系城运中心和新安居民区党总支了解相关情况。
新安居民区牵头,召集城运中心、物业公司、施工单位召开专题协商会,并及时前往漏水现场查看情况。经勘查,发现屋面与墙体交接处因温度变化产生裂缝、防水处理不当致雨水渗入,且檐沟排水坡度不佳有积水。各方当场商定方案:当天测量并设计防腐耐候导流板尺寸和角度,第二天施工,确保雨水顺利流入排水口。
施工过程中,物业公司配合施工管理、引导行人通行,居委会向周边商户和居民解释噪音的影响。工程完成后,城运中心要求物业公司将屋檐排水系统纳入季度检查,雨季前增加检查频次,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从“忧”到“优”:22家商户零投诉的答卷
一个月后,余姚路店招改造工作顺利完成:新的店招店牌不仅在材质和结构上更加坚固耐用,全部符合户外标准,而且与街区整体风貌相协调。
昌平街区党支部的回访显示,22家商户对改造效果与服务流程均表示满意,未收到一条投诉。
这场店招改造,昌平综合网格用“协商—定制—监督—长效”的闭环工作模式,厘清了政府与商户的责任,让老商业街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焕发新的活力。正如一位商户所说:“以前担心整改是‘添麻烦’,现在才知道,这是帮我们解决了‘大隐患’。”在城市治理的细节里,这样的“双赢”,或许正是群众获得感的来源。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