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百年名校|育才初级中学:以“三自”与创新写教育故事
在静安,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的“百年”二字,从不只是时间的刻度,更是一段浸润着独特教育智慧的历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百年名校,解锁它的教育故事与魅力。
时光回溯
镌刻在岁月里的教育足迹
1901年,英籍犹太人艾丽斯・嘉道理创办育才书社,为学校埋下教育的种子。1912年,育才公学成立,借鉴英国公学传统推行弹性分班制,早期便注重学生自由发展。
1950年,段力佩先生任校长后,以校为家,住进12平方米的盥洗室改造小屋。1958年,学校响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曾完成42项创新劳动、成功研制三级火箭模型。1964年,“育才经验”获《人民日报》转载,“教师教得少而精,学生学得深又透”成教改标杆。1999年,初高中脱钩,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正式定名,开启新征程。
文化为魂
“三自”理念照亮成长路
百年办学积淀,让育才初级中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教改传统。段力佩先生提出的“三自”培养目标——自治自理、自学自创、自觉体锻,更是为学校发展锚定方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培育五育融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依托“三自”理念,学校融合国家、地方、校本课程,构建起特色“三自”课程体系。它兼顾层次性与选择性,既夯实学生基础学力,又助力发展性、创造性学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筑牢根基。如今,学校在整体治理、课堂教学与教师发展上持续突破,在市区内的影响力不断攀升。
创新赋能
解锁新时代教育新路径
步入新时代,育才初级中学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它紧扣脑科学研究、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聚焦“基于脑科学的精确学习”与“基于新技术的个性化学习”,明确信息化背景下“茶馆式教学”新方向——让成长更自主、学习更个性、教学更精确。
在课堂上,学校赋予“茶馆式教学”新内涵:前置学习把握学情,课中融合信息技术实现“读议练讲”高效互动,后续学习延伸思维,让课堂活力满满。
更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提出“器识为魂、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秉承育才传统,融会时代要求,以“科技为翼”,深化立德树人,矢志谱写育才教改的新篇章。打造“三维一体”特色课程群:3D技术实践、创新思维、探究式学习课程覆盖全面;构建“基础夯实——专业进阶——创新突破”三级体系,把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学全过程,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范式。
百年育才,历久弥新。这所扎根静安的百年名校,正以不变的教育初心与持续的创新活力,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赋能,继续书写着属于它的教育传奇!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