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谋发展,开门问策聚民智 人大代表共绘“十五五”规划新蓝图
近日,区人大常委会召开区“十五五”规划工作人大代表座谈会。与会的市、区人大代表围绕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城市更新、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社会事业等关键领域展开座谈交流,为区政府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凝聚智慧力量。
把握发展规律 增强经济韧性活力
区人大代表、国泰海通证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吴红伟认为,静安金融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建议在“十五五”规划中明确以头部机构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核心能力,带动其他金融机构及企业创新发展。同时,要以服务科创为方向,突出金融行业的功能定位,强调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补充丰富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相关举措,推动资源高效整合,加快完善金融生态服务体系。
区人大代表、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提出,随着城市经济竞争格局的变化,高频次、大众化、强体验的“烟火气”消费正冲击着高客单价、低频次的“仪式感”消费。、建议静安要打造消费产业服务体系,建立消费创新集聚区,在南京西路或苏河湾地区,选择商业和文化底蕴浓厚的街区试点“消费品牌创业街区”,激发实体商业创新活力,并通过国资国企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更好培育本土消费品牌。
“面对国内外形势,静安需关注地缘政治冲击外向型经济和消费结构变化的风险。”市人大代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经济运行处副处长曹晴晴建议要抢抓机遇,加快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培育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助力民企更好“走出去”。同时,要培育产业新增长点,发展都市工业,发挥“硬科技+新消费”的双轮驱动作用,在新终端和新硬件领域发力,还需从空间保障、产业协同、资金支持方面做好要素保障。
发挥资源禀赋,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025年2月,上海发布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2024版)及配套管理办法。5月又在再保险、国际航运、生物医药等行业推出操作指引,形成‘负面清单+行业指引+服务中心’的制度工具箱。”市人大代表、国创智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贺仁龙尤其关注数据跨境流动问题。他认为,静安要抓住资源优势,加快设立区级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依托“静数空间”建设跨境数据专区,实施数据跨境示范应用与生态培育,推动数据跨境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区人大代表、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黄卫军建议,静安要发挥现代服务业场景、高价值数据等方面的优势,明确“全球领先的数据智能赋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定位,实施“数智筑基计划”升级基础设施,开展“数智场景点亮计划”推动应用落地,探索“AI治理模式”,实施“数智生态聚合计划”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数据智能产业浓度、创新高度与应用满意度。
区人大代表、东方有线网络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蜀海聚焦文商旅科创融合发展,建议静安要抢占超高清+AI智能(元宇宙)制高点,在南京西路商圈、苏河湾商圈等区域,系统化构建融合场景矩阵,打造沉浸式体验和交互打卡新地标。深化创意演艺+融合的格局,打造微型文艺生态圈,通过现有节庆活动与特色联动模式,实现文化生活和人流消费的高效对接。聚焦区块链+数据要素创新应用,构建数字信任和精准服务的新底座。加强行政资源赋能,打造双向协同的区域产能发展新高地。
优化功能品质,提升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区人大代表、中建五局华东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林亚西建议从功能提升、以人为本、智慧低碳三方面入手,将大宁功能区打造为商旅文体展一体化示范区。功能提升上,打造“静安北翼文化极核”、推出“大宁文旅通”集成服务品牌、打造“灵石路电竞文创活力街区”、激活“零星空间”的微更新。以人为本方面,实施交通综合提升工程,推动地下空间互联互通,实践“公园城市”理念。智慧低碳领域,打造智慧交通样板,推广绿色低碳理念,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提升区域发展活力。
“自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静安区走在全市前列,曾连续3次在市评估中获得第一。”区人大代表、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王永文建议,坚持理念创新,将垃圾分类融入社会治理等领域,谋划生活垃圾分类3.0方案。突出宜居初心,推动管理模式变革,改善群众体验。紧扣美丽追求,融合街区文化与垃圾设施,打造靓丽城市风景。保障韧性可靠,完善全流程闭环管理,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倡导文明时尚,弘扬绿色文化,推动低碳生活。聚焦智慧赋能,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探索垃圾分类产业发展基金。
增进民生福祉 推动公共服务更优质更便捷
“要办出契合中心城区特质、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教育。”区人大代表、静安区教育学院副院长、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教育集团校长堵琳琳认为,静安要从拥有国际一流办学条件、建设人民满意教育质量高地、引领未来教育发展方向、支撑世界教育中心建设四个方面发力,提升静安教育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区人大代表、市北医院党总支书记张鶄从医疗卫生角度建议加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强化为老医疗服务,特别是居家养老所需的护理、康复、慢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
“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既是大民生,又是大产业。”区人大代表、临汾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主任王晓珺聚焦老龄事业与养老服务,建议在产业规划上支持养老重点产业发展,打造老年友好银发消费场景。在空间布局上优化养老服务资源布局,扩充护理型床位。在队伍建设上注意产教结合,着力培育养老领域复合人才。
“静安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常年稳居全市第一,这是我们谋划未来最坚实的基础和优势”。区人大代表、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黄群建议,要打造“AI+人力”融合先行区,建立静安独有的“重点产业人才数据库和需求预测平台,构建“国际化”与“数字化”交织的人才生态圈,建立“产教融合”的高技能人才协同发展机制。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何少华在对比伦敦、东京体育事业发展经验后指出,静安体育事业需应对设施布局、国际赛事影响力、业态融合三大挑战,建议建设全龄友好型文体空间,推进“嵌入式” 公园设施升级与文体服务智慧平台建;创新赛事活动,拓展新兴项目与赛事IP,深化“赛事+”融合;提升多元共治合力,设立文体发展专项基金,优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