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主题休闲座椅、街角绿地焕新……宝山路红色文化街区改造持续推进
“宝山路红色文化街区”是今年静安区重点打造的市级“美丽街区”。书刊主题休闲座椅、曾经的街角焕然一新……一系列改造工程不仅提升了街区的整体面貌,为居民们带来全新的生活体验,更让红色文化在这里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便民设施升级 红色文化融入生活
“现在带孩子来看病,能在这儿坐一会儿,感觉方便多了,还能让孩子了解这里的红色历史。”在上海六一儿童医院门前,一位带着孩子前来就诊的家长感慨道。“以前这里人行空间比较局促,现在改造后宽敞多了,还增加了休闲座椅,我们老年人可以坐下来晒晒太阳、聊聊天。”居住在三宝花苑小区的居民张伯伯笑着说。
上海六一儿童医院门前以及三宝花苑小区两侧的人行道空间,作为宝山路宝通路路口及周边区域综合整治提升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已焕然一新。这里不仅新增了休闲座椅,让过往行人,特别是前来就医的人们有了休憩之处,还对三宝花苑小区两侧的人行道空间进行了改造,原本狭窄的人行道经过拓宽和翻新,行走舒适度大幅提升。
对面的商务印书馆遗址静静矗立,与周边的新貌相互映衬。街边新设的书刊主题休闲座椅不仅提供了休息的地方,其设计也与商务印书馆的文化氛围相呼应。“宝山路581弄(原宝山路宝兴路9号),1925年6月是《公理日报》编辑部和发行所……”“宝山路403弄(原宝山里),1925年6月4日至27日,曾是《热血日报》编辑委员会所在地……”这些历史被印刻在休闲座椅上,让人们在休憩时仿佛能感受到那段厚重的文化历史。
此外,原来停满汽车的消防通道处也增设了休闲座椅,非机动车充电桩的合理移位、停车位的规范设置、场地给排水及亮化提升设计,都让这片区域的整体品质得到显著提升。改造后的区域已然成为周边居民和过往行人愿意停留、感受的场所,红色文化与日常生活在这里紧密交织。
打造儿童友好空间街角绿地重焕生机
宝山路宝源路路口及周边区域综合整治提升项目位于宝山路小学旁边,曾经这里绿化闭塞、功能单一、栏杆老旧、非机动车停放凌乱,而如今,这里已成为居民集散、儿童游玩的新聚点。
走进改造后的宝山路宝源路街角绿地,开阔而崭新的空间让人眼前一亮。绿化整治后,各类绿植错落有致,四季都将有不同的景致。新增设的休憩空间,摆放着舒适的长椅,不少老人喜欢坐在这里聊聊天,沿着镶嵌于绿植间的石板小径散散步。每到放学时间或周末,这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家长们也乐于在此陪伴孩子,享受亲子时光。从被遗忘的闲置空间,到精心规划的生态小景,绿植花草营造生机,成了居民的小确幸,为居民提供亲近绿色、舒缓身心的“家门口”好去处。
小而美的城市“绿肺”
宝山路永兴路西北侧和东北角两个街角绿地,同样在此次街区改造中完成了华丽转身。虽然规模相对较小,但其改造同样备受关注。过去,两个街角植物种植形式单一,较为杂乱,街角空间过于封闭,利用率低。针对这些问题,改造方案进行了精心设计。
在植物配置上,引入了多种色彩丰富的花卉和树木,如花叶美人蕉、鸢尾、三角枫等,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景观,让街角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拆除了部分封闭的围栏,优化了空间布局,使街角绿地更加开放和通透,形成一个个小型的城市“绿肺”。绿色植物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改善了空气质量,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出门即可享受自然的空间。周边居民表示,现在下楼走几步就能到绿地透透气,感觉生活更加惬意了。
宝山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多个区域的综合整治提升,是街道致力于打造宝山路红色文化街区、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重要举措。通过一系列改造,街区环境品质得到提升,居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真正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未来,街道还将在区条线部门支持下,深入推进宝山路红色文化街区建设,将红色历史融入到街区的每一处景观与设施中,让居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能学习、了解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将宝山路街道打造成一个既有深厚文化底蕴,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幸福家园。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