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抓药、贴敷……萌娃变身“小郎中”,探秘百年石氏伤科→
9月6日,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中医馆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学员——20名身着传统服饰的小朋友们化身“小郎中”,在家长的陪同下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石氏伤科小小非遗传承人”中医药研学之旅。
这场由区卫生健康委指导,区文化馆(区非遗保护中心)与雷允上药业西区有限公司支持,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主办的研学营活动,是静安“传承岐黄薪火,体验非遗魅力”——“政府开放月”活动中最“萌”的一站,让孩子们亲手抓药、称量、贴膏药、点穴位,零距离感受市级非遗“石氏伤科”的百年魅力。
“原来中医这么好玩!”小学员们一进门就被药香包围,兴奋地睁大了眼睛。
在简短的开营仪式上,市级非遗(石氏伤科)代表性传承人张国梁主任生动讲述百年伤科流派“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智慧,孩子们听得入神,不时发出惊叹。
最热闹的当属四大体验区↓↓↓
在“中医坐堂”体验区,张旭医师带着小朋友们看舌苔、摸脉象,揭秘“望闻问切”,孩子们小小年纪竟也像模像样地当起了“老中医”。
在“中药抓配”体验区,向澜医师通过看、闻、触,抓配、称量等方式,引导孩子们辨识常见中药材,了解其特性与功效。孩子们小心翼翼地称量药物,一丝不苟地听老师讲解要点。
在“膏药制作”体验区,护士姐姐演示了三色膏药的制作后,孩子们纷纷动手贴敷,互帮互助仿佛资深小药师。
“手法点穴”区则笑声不断,徐大扬医师用通俗语言讲解穴位知识,孩子们现场学起按摩手法,“现学现卖”感受中医外治法的立竿见影。
小学员陆姝晴亲手为妈妈按摩,骄傲地说:“妈妈以后肩颈疼就交给我啦!”
中医馆内充满了孩子们的惊叹声与欢声笑语,他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两小时的沉浸体验,闭营时刻,每位小学员都收到了一份特别的“小小中医药非遗传承人”荣誉证书和中药香囊纪念品。
孩子们举着证书绽放笑脸,骄傲地说:“我以后也要学中医!”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的少先队员们穿上了传统学徒服装,亲身体验了点穴、抓配中药、制作和贴敷膏药等项目。从孩子们的脸上,我们能真切感受到他们的浓厚兴趣。”带队老师、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陈雪菲告诉记者,“未来,希望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能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的魅力,进而更好地传承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希望将中医药和非遗文化进一步推向基层、带进校园,尤其是推广给青少年朋友,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药这一宝贵文化遗产。”
中医伤科主任医师张国梁表示,期待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有的也许从此立志学习中医、传承非遗;同时,希望大家能从小树立起中医药保健意识,不仅关爱自己的身体,还能为家人服务,比如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一些简单的保健护理,这也正是传统文化中“孝道”精神的生动体现。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