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肿瘤防治高峰论坛在静安开幕,共探全球医疗合作新路径
近日,国际肿瘤防治高峰论坛在上海市静安区正式拉开帷幕。论坛由新风天域集团主办,以“全球智慧,中国实践:共塑国际医疗新未来”为核心理念,旨在推动生命科学、前沿肿瘤诊疗技术、产业集聚和国际合作的深度融合,助力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医疗中心。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闻大翔出席论坛。大会主席团由陆舜教授、莫树锦教授、殷咏梅教授、盛湲教授等权威专家组成,吸引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欧洲的数百位专家学者、产业领袖和投资机构代表,逾30家国际顶尖医疗机构、40余家国内外领先药企与医疗器械企业,以及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
近年来,我国癌症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五年生存率从2018年的40.5%提升至2022年的43.7%。然而,肿瘤防治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新发癌症病例超500万例,肿瘤医疗支出占全国医疗总支出的12%-15%,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约4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推动生物医药技术突破、创新服务模式和多元化支付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2023年,上海发布《上海市国际医疗中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集聚全球顶尖资源,建立肿瘤等重大疾病防治亚洲标杆”,这一政策与中国肿瘤防治的实际需求高度契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指出,临床需求是推动医学原始创新的核心动力,需构建“从临床到实验室再回临床”的闭环研究生态,才能真正加速成果转化。当前,我国正在不断完善高水平转化医学平台建设,推动跨学科团队协作,强化医工融合与青年人才培养,并通过区域协同与成果转化基地布局,构建更加开放、系统的医学创新体系,为未来肿瘤诊疗的结构性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注意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成为本届论坛的热点议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教授强调,研发新型靶向药物是推动肿瘤精准治疗的关键。当前的主要挑战在于,仍存在大量未知的肿瘤特异性靶点,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更快速、准确的药物匹配,显著提升肿瘤治疗的精准度和效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陆舜认为,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癌症治疗的多个关键环节,迫切需要建立基于中国患者群体的大数据库,构建真正适用于中国患者的AI辅助诊疗系统。因此,加强本土医疗数据的积累、整合与利用,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基础性工作。
与会专家还围绕乳腺癌的精准诊断与治疗、肺癌及胃肠道肿瘤的质子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最新管理策略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专家们一致认为,应深化基础科学与转化研究合作,共同推动关键科学突破,能更有效地推动癌症治疗的全球进展。
论坛期间,新风天域·和睦家医疗分别与希望之城国家医疗中心、强生创新制药、石药集团、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加速推动国际顶尖资源本土化与中国创新力量全球化。
新风天域集团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和睦家医疗首席执行官吴启楠表示,肿瘤防治已成为集团与和睦家医疗的核心战略方向,通过在肿瘤治疗等领域的学科建设和创新,希望能促进国际先进医疗人才、技术和服务模式在上海的交流,提升上海医疗服务水平,助力上海国际医疗中心建设。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