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上海学到的知识和跨越山海的情谊都带回家乡!”静巴青少年“手拉手”圆满落幕
7月29日,随着最后一批新疆巴楚县青少年登上返程航班,共有579名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师生参加的2025年“祖国情·中华行”静巴青少年“手拉手”活动圆满落幕。
作为静安区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的重点项目,“祖国情·中华行”静巴青少年“手拉手”活动自2016年启动以来,每年都会邀请数百名巴楚青少年来到上海,领略不同于家乡的城市人文魅力,深度体验“家在上海”的深情厚谊。
做客静安学生家庭
很暖很亲切
走进静安学生家庭做客,沉浸式感受上海的生活日常,是今年静巴青少年“手拉手”活动创新推出的一项实践活动。
在上海小伙伴的热情招待下,巴楚青少年们不再拘谨,大家一起动手玩游戏、做手工、包馄饨、交流兴趣爱好,分享家乡见闻与成长梦想。餐桌上,一道道本地美食让上海的好味道在舌尖迸发。
“今天,我们品尝了地道的上海美食,还交到了静安的好朋友,感受到了家的亲切和温暖。”依依惜别之际,来自新疆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第二小学的夏衣达·吾拉依木说,好朋友的热情招待和真诚以待让自己舍不得说“再见”,这份跨越山海的情谊将会永远珍藏在心里。
在做客之余,巴楚青少年还和静安青少年一起加入“爱心汇聚·静巴连心”青少年家庭爱心市集,热情售卖自己心爱的玩具、书籍以及亲手制作的饰品、绘画等手工艺品。在买卖互动与真诚交流中,青少年们不仅锻炼了沟通协作能力,更让善意与情谊在彼此的心中流淌、升温。
走出静安小伙伴的“小家”,巴楚青少年还来到“静巴童心 筑梦同行”静安寺街道爱心暑托班结业典礼现场,分享成长故事与未来梦想,热情介绍家乡风物,发出“欢迎到巴楚”的诚挚邀请。
红色教育薪火相传
感受信仰力量
红色教育始终是静巴青少年“手拉手”活动最厚重的一抹颜色。活动期间,巴楚青少年们先后走进中共一大会址、国歌展示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感受历史回响,沉浸式体验上海citywalk红色线路,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真切感受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留下的深深足迹,汲取精神力量。
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弹痕累累的西墙前,巴楚青少年们认真聆听静安区老干部深情讲述“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用心体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抗战精神。“爷爷,是什么力量让战士们面对强敌毫不退缩?”“信仰之火永不熄灭。”这一问一答,是对英雄的致敬、对信仰的崇敬,更是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生动实践。
“以前只是在课本上了解到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这次参观了许多红色纪念馆,体验了红色行走后,感觉红色文化是刻在上海的城市精神里的,对于信仰的力量也有了感同身受的认识。”巴楚县色力布亚镇第二小学学生木尼热·阿布都拉表示,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用行动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双向奔赴中成长
立下更多“小目标”
为了进一步增进文化互鉴,开阔视野,静巴青少年“手拉手”活动还特别安排了内容丰富的科技探索与自然体验环节。走进上海天文馆,巴楚青少年们得以近距离观察火箭、卫星、月球车、空间站模型等前沿航天科技成果,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科技的力量。
“月球车模型、陨石标本都触手可及,让遥远太空变得真切。模拟黑洞展区更是深深震撼到我。”巴楚县第二中学学生胡诗琪表示,自己感受到人类对未知的执着探索,对宇宙更是充满敬畏与向往。
在上海野生动物园和海洋水族馆,通过与珍稀动物的互动深化对生态保护的理解;夜游浦江,领略海派文化的开放包容;来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厂,拥抱科技前沿……一次次的双向奔赴中,巴楚青少年们收获了成长,也暗暗地给自己立下更多“小目标”。
“我看到了仿真航空母舰‘上海号’、核潜艇等大型国防重器,还有战斗机、坦克等武器装备,深刻感受到国防科技的进步。我要把在上海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乡,还要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未来为建设家乡贡献力量。” 来自巴楚县第三中学的阿依图热克·艾尼说,自己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向家乡的伙伴们介绍自己在上海的见闻和感受。
历时近一个月的静巴青少年“手拉手”活动虽已画上句点,但静安与巴楚携手书写的故事还在继续。这份跨越万里的情谊将静安、巴楚两地青少年的心中扎下根、铺陈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青春画卷。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