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静安四人小队,如何让凉山传染病防治“出奇制胜”?
2025年早春,由静安区四位医务人员组成的一支医疗工作队跨越2000多公里,扎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他们以“凉山所需、上海所能”为使命,在艾滋病、结核病、梅毒和丙肝“四病同防”的战场上,用专业与温情浇灌出健康之花。当彝族的索玛花遇见上海的白玉兰,一场关于生命守护的动人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绽放。
静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鲍燕担任队长、静安区妇幼保健所杨亮、静安区闸北中心医院吴志勤、静安区大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颜亨莉为队员,组成上海市对口技术支援凉山州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第二阶段行动静安工作队,在筑牢公共卫生防线、提升健康服务能力、创新健康传播等方面深入一线、精准帮扶。
文化破壁:当科普知识插上歌声的翅膀
“你和我携手一起努力,再见了,结核病!”稚嫩的童声在螺髻山脚下回荡。MV《再见了,结核病》、宣传片《终结结核,你我都是健康的守护者》、情景剧《阳光下的索玛花》,成了普格县结核病健康科普的“新名片”。原创科普“三部曲”的诞生,正是静安智慧与彝族文化碰撞的火花。
“如何让防病知识像山间的清风,吹进彝族同胞的心田?”队长鲍燕至今记得初到普格时的困境:“传统宣讲效果有限,必须找到彝族人听得懂的方式。”她带领团队将上海创意与彝族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出原创科普“三部曲”通过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从街头、村寨到课堂,甚至第一次走进了宾馆、KTV,让健康知识真正“破圈”。
创新不止步。她还撰写《普格县四病同防科普视频制作需求和方案》,推动沪普两地联合制作8部“四病同防”系列视频,大凉山妞妞合唱团也加入了该科普作品拍摄,目前已在后期紧张制作中。“看到孩子们成为健康传播的‘小使者’,我仿佛看到索玛花的种子在风中飞扬。”鲍燕动情地说。
更深的改变发生在校园。工作队为当地编写首套中小学防病课件,在螺髻山中学建立健康教育基地,将“四病同防”融入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推动日常宣传与同伴教育常态化,让“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涟漪效应逐渐显现,让健康意识像索玛花一样漫山绽放。
帮扶期间,工作队抓住关键节点,创建资源体系、创建示范机制,共协助开展健康教育次数30次,并成功打造“专家支撑-文化赋能-群众参与”的创新科普模式,为民族地区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经验。
合力攻坚:多学科点亮结核病诊疗之光
大凉山是结核病的高发区,许多患者同时合并HIV、病毒性肝炎等,药物冲突是诊疗中的巨大难题,当地医疗资源有限,实验室人手紧张,技术也亟待提升。看到医生们面对复杂病例时的凝重神情,吴志勤医生坐不住了。他积极推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带领影像科、感染科、呼吸科专家共同攻坚。大家围坐在一起,反复讨论影像片子,分析耐多药情况,斟酌药物方案,为一个个复杂结核患者制定科学的疗程。
这份“合力”的力量,在一位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身上得到了印证。当启动抗痨药物治疗时,该患者被查出合并感染HCV(丙型肝炎病毒),需要抗病毒治疗。然而,关键抗痨药物与抗病毒药物相冲突,团队果断调整方案,3个月后患者双病皆愈。“这个成功的案例,如同穿透阴霾的一束光,照亮了复杂结核病诊疗的崎岖前路。”吴志勤说。
帮扶期间,工作队指导对口医院制定结核痰检操作流程、病毒性肝炎及肝衰竭诊疗规范、穿刺操作标准,优化病房布局(分区设置、结核痰阳患者单间);通过教学查房+业务小讲课+参与全院结核大会诊等形式,系统培训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知识及穿刺技能;通过参加义诊、下乡随访等及时服务患者,提升治愈率和预后。
当看到患者因为更精准的治疗方案而重燃希望,当听到医生讨论病例时思路越来越清晰,这种“合力攻坚”的模式,正为消灭普格的结核病注入关键的“静安智慧”。
授人以渔:“徒弟”们成了主力军
“你们培养的是一支永远不走的队伍。”普格县疾控中心副主任李萍的这句话,道出了工作队的核心使命。
初到普格县,杨亮与当地医生张元萍郑重签下“传帮带”协议。“以后咱们就是‘师徒’了,有问题随时找我!”杨亮白天带教门诊实操,晚上复盘病例,甚至模拟家长提问场景。短短两三个月里,从业务能力到科普技巧,从临床实操到管理经验,杨亮对张元萍进行“手把手”指导。如今,这位曾因经验不足而忐忑的医生,已能独立处理复杂病例,诊疗从容,前来咨询的家长络绎不绝。
普格县疾控中心办公室里,鲍燕手把手教徒弟朱昌平分析数据。“原来统计可以这么直观!”朱昌平的惊叹让鲍燕欣慰。鲍燕针对结防科和艾防科等相关工作人员开展多轮次“理论+实操+手把手”靶向培训,确保知识真正转化为实战能力。她说,“看到他们从生疏到熟练,逐渐成为各自岗位上的中坚力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帮扶期间,工作队秉承“授人以渔”的理念,着力培养本土人才队伍,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实操、手把手带教(涵盖流行病学调查、质控等)、教学查房、会诊、义诊等多元培训形式,累计开展培训69次;指导开展探索防控策略,优化服务模式,比如HIV单阳家庭防控措施探索、网底人员(艾防员/母婴员)工作调查和访谈,探索解决实际困难,促进“1+M+N+P”防控网更有效运行。同时搭建沪普桥梁,协助上海市疾控局组织普格妇幼保健专业技术人员赴上海静安区参加“母婴安全”主题培训,更新知识体系,提升核心服务。
守护未来:点亮彝乡娃的健康路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穿透山雾,颜亨莉医生已经踏上了崎岖的山路,前往三个散落在山间的幼教点,为孩子们带去特别的健康课。
“小朋友们,生气时会跺脚、会打人的请举手?”颜医生刚走进第一个幼教点的教室,几十双小手就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她微笑着教孩子们面对不同情绪时如何应对;教孩子们如何预防眼耳伤害,学习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每个孩子都认真专注,生怕漏掉一个动作;临近暑假,她重点讲解了防溺水知识……颜亨莉通过问答互动,教唱爱耳歌、防溺水歌等儿歌,孩子们学得不亦乐乎。这些精准化、趣味化的宣教活动,像一粒粒种子,在孩子心中播下健康的希望。 课堂结束,颜医生又马不停蹄给孩子们做口腔检查、屈光筛查……
“这些孩子太需要健康知识的滋养了。”颜亨莉说,“要多准备些新教具,把洗手歌也加进去..”她知道,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每一次用心的健康教育,都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未来。”
据悉,工作队指导优化服务模式和服务流程,指导完善普格妇幼保健院和普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服务标准化流程,优化托幼机构健康管理机制及体检项目等,提升了基层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并指导制定《儿童体重管理手册》、开发健康教育PPT等实用工具包,有效提升了当地儿童保健服务能力。
半年来,静安工作队紧扣普格所需,倾注“静安所能”,从优化疾病防控体系到夯实基层服务能力,从培育本土人才队伍到创新健康科普形式,从校园健康教育到乡村儿童关爱,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援工作,为当地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持续注入“静安智慧”和“静安力量”。如今,健康守护的种子已在这片土地上破土而出,相信在两地携手努力下,终将绵延成荫。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