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共绘城市发展蓝图! “十五五”城市更新与住房发展规划圆桌会举办
7月31日,“更持续、新发展——建言‘十五五’城市更新与住房发展规划”市民圆桌会在北站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韦明,静安区副区长杨毅出席。
参加人员涵盖广泛,包括有一定城建背景知识的建议人代表、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居委干部、学生代表、市区相关职能部门代表及媒体人员等,共计50人左右,多元的参与主体确保了建议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上海市城市更新十五五编制团队成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高级工程师古颖介绍了上海城市更新的“十五五”愿景,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
核心环节为与会人员分享讨论,围绕四个话题展开:苏河湾滨水焕新、商圈楼宇双轮驱动、历史风貌重塑、联动提质人居环境。
在苏河湾滨水焕新话题中,北站街道青春苏河推介官、静安区闸北第一中心小学三5班学生黄润翊的建议充满童趣与创意。她提出,在苏州河滨水空间设置“好玩按钮”,如“积木按钮”包含彩虹滑梯、沙坑城堡等设施,“故事按钮”可让孩子们聆听《小水滴旅行记》,还建议通过坐游船盖章打卡换“小小船长”贴纸,吸引更多小朋友亲近苏州河。这一建议从儿童视角出发,为滨水空间增添了活力与互动性。
商圈楼宇双轮驱动讨论中,饿了么江宁路站长李冬聚焦外卖小哥住房难题。他所在站点的120多名骑手中,有近一半租住在远郊。“出租房拥挤、电线乱拉;住得远,早上五点出门赶来,晚上十点才能回家。”他认为现有住房保障体系对新就业群体覆盖不足,“申请流程复杂、名额有限,家具还要自配,对我们来说负担太大。”当被问及定向供应的保障房配基础家具是否更实用时,他表示这能切实解决骑手搬家时的家具困扰,为新就业群体的生活需求提供了有力参考。科技企业代表列多指出,目前上海有八成以上高层居民楼楼龄超过10年,外墙材料老化风险加剧。“现在的检测手段依赖肉眼和吊篮,高危、低效、不精准。”她建议试点推广无人机自动巡检技术,在街道层面统筹设点,通过图像分析识别瓷砖脱落、墙面鼓包等风险,形成定期巡查机制。
在历史风貌重塑环节,育才中学初三学生方璐瑶的AR技术应用建议令人眼前一亮。她提出用AR技术还原老建筑历史场景,如在四行仓库通过全息投影展示弹孔背后的故事,增强年轻人的代入感。她还建议在学校推广该系统,组织历史研学活动,让学习历史变得生动有趣。此建议将科技与历史结合,为历史建筑活化提供了新思路。
在联动提质人居环境话题中,来自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王森提到,当前不少新建项目在无障碍设施方面“设计合规、外观看得见”,但实际使用感差、路径不连续、坡道角度不合理,“更别提很多地方虽设了无障碍卫生间,但常年上锁。”他建议城市更新中引入“体验式验收”机制,即由行动不便者、辅助器具使用者、老年人等实际走一遍设施使用流程,同时他强调,对现有无障碍设施的动态管理和问题整改也不可缺失,“哪怕建得再好,如果后续没有维护、失管失修,那就等于没建。”昆泰小区居民徐云娣关注老旧电梯更新问题。她居住的小区房龄近30年,电梯故障频发,楼内老人众多,90岁的张阿婆下楼看病成难题。她提出为老旧电梯“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并设置更新优先级,还建议为房龄超20年、老人占比高的小区设“绿色通道”,确保最需要的人先受益,直击老小区居民的出行安全痛点。
活动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房屋管理局、中共上海市委社会工作部、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指导,静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静安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静安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中共静安区委社会工作部、静安区信访办公室、静安区北站街道共同主办。
此次圆桌座谈凝聚了各方智慧,众多有价值的建议将为上海“十五五”城市更新与住房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推动上海在城市更新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让城市发展更贴合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