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履职丨聚焦城市“细胞”更新,从空间管理到数字治理的精治跃升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政协委员提出的“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重要要求,为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设立“委员履职”专栏,登载二届区政协委员系列履职故事,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在高质量履职中所展现的责任担当和履职风采。
本期委员:区政协委员、上海德一置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长 雷梅
在静安区鳞次栉比的高楼与充满烟火气的弄堂间,雷梅委员的身影总是带着调研者的专注。作为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30周年评选的"杰出人物",她深耕行业二十载,以专业为基、责任为弦,将行业智慧转化为破解城市治理难题的政协力量。
"城市治理的本质,是让空间服务于人的发展。"这一理念始终贯穿她的履职实践。雷梅委员以五份提案构建起完整的空间治理体系:从激活楼宇经济到重构社区边界,从赋能基层治理到打造数字平台,持续探索着“每平方米空间价值最大化”的治理路径。
2013:破题楼宇经济,唤醒垂直潜能
2013年,面对静安土地资源逼近极限的挑战,雷梅委员的《关于楼宇经济二次开发的建议》开创性提出三大突破路径:构建功能复合度、服务能级与智慧管理的三维评价体系,提出楼宇安全指数、健康指数的软实力评估;推动老旧商务楼宇向多功能复合体转型,释放垂直空间经济潜能;建立分级培育机制,奠定亿元楼宇集群发展的制度基础。该提案的战略意义在于破解中心城区土地瓶颈,推动楼宇从单一办公载体向垂直经济生态体跃升。
2019年:打破空间壁垒,重构治理单元
2019年,雷梅委员调研发现静安区388个老旧小区(占总量49.4%)面临资源困局,尤其是小型的老旧小区物业收支平衡难、公共资源不均衡、业委会成立难等问题,她直面"一墙之隔两重天"的城市治理痼疾。提出《关于静安物业管理区域空间重构的建议》,通过打破物理边界整合碎片化社区、重构治理单元、激活应急协同、创新服务供给等措施,激发物业管理“正循环”。
2020年:激活基层细胞,重塑物业角色
2020年,雷梅委员提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切实发挥小区物业公司的作用》的提案,率先提出物业公司在社区中“大服务”思路,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破解了社区治理中责权不明、联动不足的痛点。通过赋予物业“民情前哨”“应急响应”“资源调度”三重职能,将物业服务纳入基层治理体系,明确物业企业“治理合伙人”定位,有效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发展。
2022年:打造空间标杆,创新治理模式
中心城区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公共资源失衡、功能碎片化、管理低效等问题。2022年,雷梅委员提出《关于打造中心城区公共空间治理标杆的建议》,该提案以提出“规划-政策-实施-评价”全链条治理框架,建立“市场型/消极型”空间分类激活机制;提出“1+3+1”样本路径:以数字孪生平台整合治理资源,通过“核心区-边缘带-社区圈”三圈融合,构建“公共空间综合体”,实现从“政府管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型。
2024年:注入数字基因,升级治理效能
"治理的突破点,往往藏在我们习以为常的角落。"在雷梅委员看来,静安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南京西路的璀璨灯火,更蕴藏于那些被重新点亮的方寸之地。
雷梅委员调研发现静安区公共空间面临着一些治理难点与堵点,经过多方调研,她提出《关于深化数字化社区治理,提升公共空间绩效的建议》,通过空间活化、数据联通、机制创新三维变革,推动公共空间从"政府管理"转向"全民共治",使数字化治理成果真正转化为居民可感知的幸福空间。
雷梅委员荣获六次“优秀提案”、五年“优秀委员”,荣誉背后是一位政协委员对城市发展命题的持续求索。正如她所说:“每平方米的治理精度,决定着城市的温度刻度。”她表示将不断深耕静安肌理,以治理精度提升城市温度,永不止步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实践。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