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时代中学:在“本真”教育中深耕百年的成长沃土丨静安百年名校
在上海静安区武定路476号,坐落着上海市时代中学——一所承载着150年办学历史的公办寄宿制初中。从1874年的圣芳济学堂到如今的市级示范性学校,它以多元育人成果与深厚的文化积淀,成为上海基础教育领域的特色代表。
上海市时代中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874年。前身为圣芳济学院的它,历经多次迁建与更名。2001年转型为寄宿制初中后,学校以多元教育实践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发展历程
1947——定址延安中路福煦坊
1950——更名为时代中学
1952——分设南北校并转为公立
1966——定址武定路476号
2001——转型为寄宿制初中
百年办学历程中,学校培育了大批优秀人才:科研领域有林宗虎、洪国藩、柳百成等5位院士;政治界有陈德铭、袁采等;教育界走出俞立中、俞光虹等;医学界有周允中、张永信等;文化艺术界有吴贻弓、瞿世镜等;体育界亦有张祖恩、祝嘉铭等排球名将。这些名字,共同构成了时代中学的“人才图谱”。
办学底色“三真”理念引领的育人实践
“训育以本真,树人以知行”——这是时代中学始终坚守的核心理念。围绕“人本、生本、校本”原则,学校构建起“三真”育人体系:
做“真人”
从日常点滴入手,通过人际交往与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涵养端正品格,厚植诚信底色;
求“真知”
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在课堂思考、课后阅读与探究中培养尚学精神;
践“真行”
依托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活动,锤炼学生力行有恒的行动品格,直面困难的韧性。
校园里,教学楼走廊的名人名言、文化角落的雕塑,都在无声传递“本真”文化;课程建设中,“三真”理念深度融入学科与校本课程,既传承历史底蕴,又彰显时代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精神基石。
特色路径多维发力的教育创新实践
作为中心城区寄宿制初中的代表,时代中学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打造品牌、全面发展”为定位,在德育、课程、师资、科技等领域协同探索,形成特色发展范式:
德育创新
构建“五自促五能”校本模式(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评价、自主监督;培养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通过课程与实践活动,营造“团结向上、自主发展”的成长生态;
课程改革
以“求本真,善笃行”为目标,搭建“SD3+1”课程框架(基础学科+科技、人文、艺术特色课程),推行分层分类教学满足多元需求,开发实践课程拓宽素养培育路径;
师资建设
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通过校本科研推动教研融合,培育兼具教育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教师团队;
科技赋能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数字课程资源库与智慧课堂,升级校园文化活动的信息化展示平台,强化“科技特色、人文相济”的办学特质。
从历史中走来,向未来而行。上海市时代中学以百年积淀为根,以“本真”教育为魂,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持续探索基础教育的创新路径。对于静安学子而言,这里不仅是一所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学校,更是一方能让生命拔节生长的沃土。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