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大熊猫、江豚……长江流域“明星物种”组团来中信泰富广场了?
6300千米的长江奔腾不息,孕育了从源头到入海口整个流域的万象生机。你是否了解过长江流域栖息着哪些物种?
从长江源头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到上游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再到中游城市武汉,长三角城市南京、上海,丰富的生态场景被“装”进6组环保旅行箱,来到上海市中心的中信泰富广场,与市民游客见面。
日前,《万物野踪·一个长江和TA的朋友们生物多样性主题展》巡展第三站在中信泰富广场LG层开展。展览以长江流域为线索,以6组环保旅行箱为载体,串联起长江源头至下游长三角城市的多样生态场景。既有雪豹、大熊猫、江豚等“明星物种”的灵动身影,也聚焦青头潜鸭、勺嘴鹬等国际濒危物种的生存现状,同时探讨野猪等“城市邻居”引发的人兽冲突议题。
展览由中信泰富广场、华泰证券、华泰公益基金会、觅蓝生态文化发展中心联合主办,将免费开放至5月30日。2018年,益心华泰“一个长江”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从长江源头启动,今年是“一个长江”项目的第七年,项目覆盖的地域从源头一直流淌到入海口。
长江源头——三江源国家公园
千百年来,雪豹、狼、藏狐、鼠兔、兔狲等高原明星就在这里繁衍生息。2021年,世界海拔最高、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展示窗口。在这里,你会看到这些最有代表性的高原物种的可爱身影,也能看到在这里生活的藏族姐姐们亲手制作的TA们。
除此之外,还能看看藏族大哥和科学家一起安放在野外的红外相机到底是如何把它们从遥远的荒野拉近到我们的面前。
长江上游——大熊猫国家公园
在这个旅行箱中,你可以看到野生大熊猫和人工饲养大熊猫的区别,和TA们在野外的朋友们,以及野生大熊猫”屎劲”赞助的特别展品哦!
野生大熊猫们的生活到底是啥样的呢?我们可以在这个大大的红外相机里“暗中观察”。
长江中游城市——武汉
在长江流域的野生动物中,有一些物种对于环境的变化格外敏感,而生性胆怯敏感的青头潜鸭就是其中的典型。
近年来,或许是由于气候变化和栖息地退化等因素,青头潜鸭的栖息地在一直收缩,而种群数量可能也已经缩减到不足1000只。
那么,青头潜鸭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呢?当我们在野外看到TA在水面上优哉游哉时,水面下又是什么样呢?在这几个抽屉里,你会分别看到青头潜鸭的不同的朋友们哦!
长三角城市——南京
在南京,这里有江豚、野猪和他们的朋友们,还有首次在南京被发现的秤锤树。
在这个旅行箱里,我们将一起探访紫金山的夜晚,看看在城市中还有哪些野朋友!
南京奥体中心不仅是一座公益性全民健身中心,也是南京本土野生动植物栖息的家园。同时,它也位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之中,濒临长江生态走廊,生物多样性潜力巨大。
2021年起,南京奥体中心开始布设红外相机,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这些工作,希望以此为样本贡献于城市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生态恢复。
长三角城市——上海
近年来,貉频频出现在城市小区之中,特别是在中国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的上海。
目前,上海有貉出现的社区已超过300个。在这些人的居所中,除了植物、昆虫等“自然”食物,厨余垃圾等城市代谢的产物也都会成为它们的食物来源,而墙基下面固有的空洞、树根石隙、下水道排污口、假山装置等都会成为它们的居所。
我们该如何对待它们,才能让我们的野朋友们也自由地生活在城市之中呢?在这个旅行箱中,你将找寻答案。
长三角滨海湿地——江苏盐城条子泥
每当迁徙季节来临,总能在中国东部海边的滩涂或湿地的水边发现一群身形小巧,但移动迅速的小小身影在泥滩上快速走动,低头进食,而它们就是鸻鹬类。
条子泥湿地位于黄渤海区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EAAF)上的关键“加油站”,更是备受国际关注的濒危物种的关键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包括全球种群仅600只左右的勺嘴鹬,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至关重要。
在这个旅行箱中,你将看到条子泥的美好夕阳,让我们一起守护勺嘴鹬和TA的候鸟伙伴们吧!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