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垃圾分类“临汾模式”,以“融网强格”赋能基层治理现代化
近日,静安区绿化市容局到临汾路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指导,通过实地走访、交流座谈等形式,深入探讨垃圾分类与基层治理融合的创新路径,为“临汾模式”注入新动能,更为下一步推进“多格合一”与低碳社区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一行人首先前往精品示范居住区建设项目,对改造后的生活垃圾投放点、一米花园、可回收物回收箱等多个点位进行走访调研。区绿市局也对临汾路街道通过“硬件升级+场景营造”,将垃圾分类从管理要求转化为居民生活需求的做法,表示认可,同时希望进一步提炼经验,为老旧小区治理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走访后,双方开展了总结交流。长期以来,临汾路街道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在日常管理、硬件设施建设维护,及沪尚回收、低碳社区创建等方面,始终坚持贯彻“网格化监管+主题化活动”的双轮驱动模式,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治理网络。在日前开展的“临碳新生、绿动未来”低碳生活宣传活动中,就充分发挥了“网格为基、条线联动”的工作体系作用,由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和志愿者共同参与,有力助推了“多格合一”机制的实体化运作。
区绿化市容局对临汾路街道的垃圾分类工作表示了肯定,并就下阶段如何深入探索“多格合一”与垃圾分类协同共进的创新机制,科技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及提炼特色亮点等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围绕“融网强格”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工作目标,双方重点探讨了数字化与低碳社区建设的深度融合路径。当前,以“融网强格”推进“多格合一”,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正成为长期的工作任务,那么该如何在垃圾分类领域打造“临汾模式”?
一是充分发挥网格的基础性优势。通过构建“网格为基、条线联动”的工作体系,为垃圾分类工作注入新动能。依托城运中心的日常巡查、城管执法队的执法督导、居委会的属地协调,及物业公司的定点管理,形成多方协同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形成“巡查-反馈-整改-复核”的闭环管理,推动垃圾分类从“被动约束”向“自觉行动”的转变。
二是全面提升网格的队伍管理。依托“属地管理、责任到人”的工作体系,建立一支由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巡查队伍,通过日常走访、定点值守等方式,实现垃圾分类问题的即时发现与快速处置。
三是有效借助网格的“吹哨”功能。按照网格“1+7+n”的设置内容,由绿化市容部门下沉智能分类设备和技术指导,环卫部门优化清运路线和作业规范,房管部门督促物业履行管理责任,形成“网格巡查发现问题-条线联动解决问题”的闭环管理机制。以临汾路街道为例,通过网格化的管理措施,实现了垃圾分类投放点100%的覆盖巡查,问题整改率达到98%以上;同时,借助条线部门下沉的智能监控设备和专业指导,垃圾分类纯净度提升了30%,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专业问题条线解决”的治理目标,为打造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次调研交流不仅是对阶段性成果的检验,更是一场关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思想碰撞。通过落实“融网强格”工作总目标,以“多格合一”打破条块分割,推动市容管理从“单向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变,使居民的个体行为成为“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推动力量,最终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共同体。从智能投放点到低碳社区,从网格化协同到“一米花园”共治,临汾路街道正以垃圾分类工作为支点,激活基层治理的全新动能。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