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乘务员到公交车驾驶员:陆婷在方向盘上书写女性力量
“出车前看一下,环顾车身,检查一下轮胎的螺丝有没有松动?检查定位片有没有变形?在车厢里,我们先查看扶手拉环,看拉环有没有松动,然后再检查安全锤有没有缺损?检查灭火器指针是不是在绿色范围之内?”公交117路驾驶员陆婷熟练地进行发车前的检查,这些动作对陆婷而言,早已融入职业本能。从乘务员转型为公交驾驶员的她,用细腻与坚韧突破职业边界,以服务乘客、乐于助人的精神,让车厢内流淌暖意。
不懈努力 考取公交车驾驶证
2020年,从事旅游行业的陆婷转行踏入公交行业,在她33岁那年成为了71路中运量乘务员。车厢内,她以开朗热情的态度和贴心细致的服务收获赞誉;车厢外,一个炽热的梦想在萌芽。
“我自己比较喜欢开车,特别是大车,开大车挺酷的。我觉得女性公交驾驶员比较少。现在社会里,很多公交车驾驶员的男性,我也要为女性证明一下,女司机同样可以把车开好,特别是大车。”陆婷回忆道。
2021年,她决定转岗成为公交驾驶员。为此,她开展了A3驾照的学习,在乘务轮岗、家庭琐事与驾驶训练间辗转拼搏。方向盘的每一度转向、换挡的每一声铿锵,都反复锤炼。
当时,陆婷一边从事乘务员工作,一边利用每一分钟的时间学习驾驶技术。技术要领比预想中更难,她没有退缩。她说:“自己进行自我调节吧。当时我边做乘务员,边去学习A3驾驶,同时还要兼顾家庭,就是自己克服。”
通过不懈努力,2022年,陆婷成功考取了公交车驾驶证。半年多前,她正式成为了公交车驾驶员。当她驾驶117路公交车穿越街巷时,她的内心非常激动,后视镜里映照的不仅是道路,更是一个女性突破职业边界的轨迹。
乘务员和驾驶员,所处岗位不同,感受不同。陆婷说:“驾驶员因为在路上,情况多变,肩上的安全责任比较重;乘务员主要服务好车厢内的乘客,做好服务为主。”转型后的陆婷将乘务员的细致融入驾驶岗位。
遇到行动不便的乘客,她会耐心等待;看到迷路的老人,她会细心指引。她的车厢上常备“百宝箱”。她打开便民箱介绍说:“如果乘客有呕吐的迹象,给他垃圾袋。此外还有清凉油、创可贴、花露水等,乘客有需要时,提供给他们。”
拾金不昧 为乘客送回遗失手机
去年12月31日21时15分,完成一天运营的陆婷,如往常一样对车辆进行收班检查。熄火后的车厢内光线昏暗,正当她准备离开时,眼角余光忽然瞥见后排座椅缝隙中隐约有微光闪烁。职业习惯驱使她俯身细查,竟发现一部即将耗尽电量的手机卡在后排座椅的夹缝中,屏幕因来电提示不停明灭。
“手机调了静音,若不是反复检查,根本发现不了。”陆婷回忆道。她当即接听电话,听筒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这是我老伴的手机!我们找了一整天……”打电话的是60多岁的陆阿姨,她家住桃浦新村。尽管已过下班时间,陆婷仍承诺道:“您别急,我马上把手机送到桃浦终点站!”
在寒冷的冬夜,陆婷冒着低温骑行20分钟赶到终点站后,便放下手机后匆匆赶回家。“本就是分内事,交到调度我就安心了。”匆忙间,她与前来取手机的陆老伯擦身而过。
另一边,陆老伯的感动却未因“擦肩而过”而消散。手机里存着许多珍贵的照片和联系方式,所以这份失而复得的珍贵让他十分感动。三天后,老人捧着锦旗来到调度室,锦旗上印着“拾金不昧值得倡导。”面对赞誉,陆婷显得很腼腆:“乘客把东西落车上,我们发现了自然要管。”
陆婷的善举如冬日的一抹暖阳。当“拾金不昧”从道德倡导转化为职业本能,当“服务为民”从口号具象为一次弯腰、一趟折返、一份坚守,这便是平凡岗位上的初心答卷。
车轮滚滚向前,陆婷的故事仍在续写。这位女司机以职业突破诠释“她力量,用细微善举传递城市温度,如明亮的车灯,既照亮前路,亦温暖归途。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