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上海近视防控宣传周启动,将在全市选点推进近视分级分类整合型干预
近日,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市疾病预防控制局指导下,市眼病防治中心、市视觉健康中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技术中心)等联合举办的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题活动上传来消息:将在全市选点推进近视分级分类整合型干预。
首届上海市近视防控宣传周、第9个全国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活动在会上启动。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儿童青少年重点疾病《近视分级分类整合型干预》项目在会上揭开面纱,将在全市选点开展屈光发育分类分级干预措施。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上海市卫生健康、教育、疾控等多部门协同综合施策,落实国家综合防治学生近视相关工作部署。
目前,本市已实现4—18岁儿童青少年每年全覆盖筛查建档和分类管理,持续推行“一增一减”(增加户外活动和减少课业负担)和“五项管理”(手机、睡眠、课外读物、作业和体质健康管理),聚焦关键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建立近视有效干预技术和工作模式,研发智能检查设备和智能量化监测工具,持续开展“目”浴阳光品牌科普活动,提高公众近视防控和视力健康意识与能力。
本市还研制屈光不正筛查规范、远视储备和眼轴长度参考值等国家卫生行标、国家方案,在国际国内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监测数据表明,近年来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下降趋势。
市眼病防治中心表示,将加强技术支撑,指导根据屈光发育不同阶段实施分类防控措施、强化远视储备不足重点高风险人群的早发现和早干预,积极推动应用智能化设施设备和适宜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近视防控宣传周为契机,多渠道、多维度开展形式多样的近视防控健康宣教。
近年来,本市不断巩固“医教结合”工作机制,依托“健康副校(园)长”制度试点,家、校、社区共同发力;持续推进教室采光照明、可调节课桌椅配置改善等工作,严格落实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户外活动和每学期2次的视力监测等措施。
本次活动以“凝心聚‘目’,守护成长”为主题。会上还进行了学龄前儿童主动眼保健操上海赛区颁奖仪式及推广活动,进一步促进近视预防关口年龄前移。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