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对话”静安非遗的精彩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静安区文化馆(静安区非遗保护中心)聚焦区内4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举办 “静享非遗·盛世端”2024年静安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以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和系列展示活动,邀请市民走近非遗、了解非遗、“对话”非遗。
非遗新人、新路线、新品集体亮相
活动仪式上,上海市中医医院获颁“健康生活·静在非遗”传统医药进楼宇荣誉证书。第六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戚毕越剧流派表演艺术传习所等三家上海市“非遗在社区”示范点(项目)分别被授予证书和铭牌。
静安首条非遗寻宝路线也在当天成团首发。团员们从静安区文化馆(静安区非遗保护中心)出发,一路行走至张园。这条寻宝路线虽然只有短短2公里,却涵盖龙凤旗袍、凯司令、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等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没想到南京西路上隐藏着这么多的非遗宝藏店。”“难怪绿杨村的菜包味道好,卖相也好,原来有这么多讲究。”队员们边走边感叹。
“龙凤”上新的三款盘扣新品“诸(朱)事(氏)皆宜”预售名额在其抖音线上销售平台,十分钟内就被“抢光”。这些新品不仅融入龙凤盘扣的精湛制作技艺,还在区非遗保护中心的牵线下,得到了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朱氏内科疗法”传承人朱为康无偿提供的“朱氏内科”祖传香方的加持。
据悉,静安区文化馆的非遗品牌项目“名医荟非遗”也将在6月期间,开启全区14个街镇的巡讲活动,邀请上海市中医医院各流派传人、主任医师将深入静安的社区、商圈、楼宇,为广大市民带去健康科普讲座。2024年“上海文化遗产季”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期间,静安区的非遗项目保护单位、14个街镇还将举办各类非遗活动百余场。
国潮与非遗的双向奔赴很精彩
走进正在静安区文化馆一楼艺术空间展出的“静享非遗•盛世端”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展,优雅的旗袍、精致的盘扣、挺括的西服……每一件堪比艺术品的展品都让人眼前一亮。
制作一件龙凤旗袍,需要精确测量人体36个部位的尺寸,结合了“镶、嵌、滚、宕、镂、雕、绣、盘、绘”九大制作工艺;鸿翔女装运用“轻拎贴料堆、归、拔、镶、嵌、滚、切、包”制作工艺,成衣不吊不裂、久穿不走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亨生奉帮裁缝技艺”用一件“解剖西服”将制作“秘笈”展示出来:讲究量、裁、试、缝四个环节,制作时讲究“四功”(刀功、车功、手功、烫功)、“九势”(胁势、胖势、窝势、戤势、凹势、翘势、剩势、圆势、弯势)和“十六个字”(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
记者从开开集团了解到,作为“开开非遗月”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次主题展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实景+互动体验”的形式,集中展示了集团旗下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亨生奉帮裁缝技艺、鸿翔女装制作技艺、雷允上传统膏方制作工艺、大美华布鞋制作技艺等国家级、市级、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制作工艺。本次主题展将持续展出至7月7日。
了解非遗,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在DIY互动中感受。静安区文化馆精心准备的十余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活动,就吸引了许多家庭“全家总动员”。孩子们或是和父母合作,或是独立行动,在好玩、好吃、好闻的打花棍、包粽子、制作艾草锤以及龙凤花扣盘扣、亨生领结、雷允上粽子香囊等各项DIY活动中,沉浸式感受非遗的魅力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
“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都是静安非遗人相聚的大日子。经过一代代非遗人的守正创新和努力,静安的非遗元素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融入社会日常和市民生活,焕发出勃勃生机。” 静安区文化馆负责人表示,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弘扬的工作始终在路上,今天的主题活动是集中展示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盛会,更是开启静安非遗盛世之年的新起点。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