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安,重磅开展!与龙相关的元素这里都有!
龙的形象是如何演变的?哪种龙最厉害?火龙出水、龙骨水车、龙洗等古代科技有怎么样的科技含量?现代的“大国重器”里面又有哪些和“龙”有关?甲辰龙年将至,1月31日,由上海科技馆原创策划的“有龙则灵——2024甲辰龙年生肖特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B2中庭开幕。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中,“龙·文化”“龙·自然”“龙·科技”三大版块充分融合文化、自然、科技元素,带领观众以全新视角走进“龙”的世界。
好玩、有趣、涨知识
互动体验科技感十足
来到展厅,让许多观众眼前一亮的是,从标本、模型到机电互动、多媒体互动展项,再到工艺品、科学绘画和艺术装置等浓厚的科技氛围迎面而来。
在展厅入口,五个巨龙绢灯映入眼帘,传统的龙元素和大国重器相结合,原创“则灵”“乘风”“逐浪”“遁地”“驭电”的科技龙IP形象,让不少观众拍照打卡。
在“龙·文化”版块,观众可以了解“夔龙”“飞龙”“行龙”“黄龙”四个时期龙形象的更迭变化,观察不同材料载体上龙形象的演变,了解“龙舟竞渡”多彩龙俗活动,参与“成语接龙”互动游戏等,各种各样的“龙”让观众欣喜不已。
市民高先生带女儿和侄女一起来到自然博物馆,在展区来了个“寻龙之旅”。在高先生看来,这样的活动非常意义,“龙本身就是我们的图腾,龙的成语也很多,对我们那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也是很好的,主要是让孩子多了解相关的自然知识,激发小孩子对科学自然的向往。”小观众马莉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体验了“龙洗”的神奇科技。“手先蘸一点水,然后这样摩擦,就有很奇妙的样子了,我觉得还挺开心的。”
展品丰富“大有玄机”
激发孩子探索发现
龙到底为何物?龙是如何实现飞行的?龙角是否可以再生?“龙·自然”版块特别打造“标本岛”,从生物学角度带领观众通过各种动物追溯龙的多元形象,破译自然密码,让观众感受古人对自然、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探索。
在提供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展品非常注重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比如在“龙为何物”的展品前,每一块提醒牌在拉开之后里面都提供了知识点,让观众可以从“虎型原龙”、“蛇型原龙”、“蛇形原龙”乃至“龙卷风”、“雷电”、“云”等提醒牌,从生物的角度去探索,到底龙是由什么动物构成的?
“因为龙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生物,它有爪子、有皮肤、有身躯,那这些来源都是什么呢?我们这里展现的就很多种原龙,比如说我们这里有蜥形原龙,蜥蜴的哪一块可能是跟龙相关的呢?像蜥蜴的皮肤是不是有点像龙鳞啊?所以我们拉开看一下,它能够向我们解释啊,在古代的时候,这些文献上面讲到的蜥蜴和一些龙的故事啊。”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工作人员吴天任介绍道。
从古到今感受以“龙”之名
展现中华民族进取精神
“你能想到的和想不到的跟龙有关的元素,在这里都可以看到!实在是太奇妙了,很适合大人和小朋友一起来玩。”市民张女士表示。
来到“龙·科技”版块,观众可以一览古代科技和现代科技中,与”龙”相关的科技成果。火龙出水、龙骨水车、龙洗等古代科技,再到“华龙一号”的核能之光,“蛟龙”号的深海探索,“鲲龙”号展翅飞翔,“雪龙”号破冰前行……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多媒体展项,带领观众感受以“龙”为名的国之重器所蕴含的锐意进取、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我们最大的亮点是梳理了我们认为的所有含有‘龙’字的我们的古代科技和我们的大国重器,包括现代科技里面的科技成果。”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副主任胡玺丹介绍,在梳理的时候也在在思考“为什么这个名字?”“他们当时起这个像‘雪龙号’‘蛟龙号’,为什么起这个龙这个字?”“它肯定不光是字面的意思这个里面其实蕴含了我们整个中华民族从古到今,这样对科技创新的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我们就把这个自然和科技的这个科学的内容,和我们的这样的一种精神内核结合起来来表现。”胡玺丹介绍道。
据悉,本次展览得到了社会多方支持,多家科普场馆、社会机构和企业提供策展资源,充分体现了跨界合作的融合效应。展览中不仅有自然艺术家、江苏盐城科技馆徐春凝馆长的艺术作品——“杉龙韵”,也有呈现巨龙震撼立体效果的裸眼3D屏。展览期间,馆方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线上活动和文创产品,观众还可以扫码聆听展厅的科普讲解。
需要提醒市民注意的是,2月7日至2月9日(含除夕),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按惯例闭馆,进行设备设施大检修、大保养。2月10日(初一)至2月17日(初八),两馆对外正常开放,自博馆开放时间为9:00 至17:00,天文馆开放时间为9:30 至16:00。上海科技馆闭馆升级改造。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