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持续发力城市更新,为百姓幸福感‘加码’”|代表委员说
1月17日,静安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区长王华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会后,静安区人大代表崔校军、李举东、王秀丽、陈卫东做客由静安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的“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静安两会融媒会客厅”,谈感受,说建议,为静安发展建务实之言,献利民之策,聚发展之力。
区人大代表,上海劳动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崔校军:
用“实”“进”和“守”三个字概括自己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实”表现在工作报告用一系列数字和平实的语言客观反映了2023年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分析问题和查找短板实事求是,体现了较强的问题意识;对于2024年发展目标也是实事求是,稳字当头。“进”体现在工作报告对于2024年工作的谋划处处反映了蓬勃向上和奋勇向前的精气神。“守”表现在工作报告对于守安全底线、守民生底线、守作风底线,都作了很好的表述。就业保障是崔校军比较关心的内容。他建议说,区政府有关部门要关注高校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白领中的新“4050”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四类群体的就业,并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大促进就业工作力度,打牢民生和发展的基石。一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把工作重点放在帮助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上,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进而解决就业问题。二是促进服务行业发展,对文旅等服务行业予以专项扶持,支持他们吸纳就业。三是着手深化教育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提高劳动者的就业适应能力,适应发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实体经济的需要,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四是适时研究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区人大代表,北京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执行主任李举东:
政府工作报告从经济、城区功能、城市治理、民生改善、政府建设五个方面对2023年各项工作做了总结。过去一年,区政府围绕“四范目标”,实施“七增计划”,推进“五大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成绩亮眼、成效显著。对于2024年工作的安排令人鼓舞、值得期待。
李举东建议,进一步丰富国际静安的法治内涵,做强静安律师行业。静安区有近7000名律师,品牌强所集聚,法律服务能级在全市、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突出,既有优势非常好。结合国际静安建设,将国际商事诉讼、调解、仲裁、法律服务、涉外法律人才培养、法律交流合作等作为重点工作,乘势而上把静安法律服务业打造成立足静安、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法律服务资源配置高地。进一步健全法治静安的建设,把静安建设成法律科技创新发展的应用示范高地。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把法律科技的应用和发展纳入到静安科技创新工作中重点推进。静安法律服务行业集聚,科创基本要素全、基础好,把静安建设成法律科技创新发展的应用示范高地前景可期,能更好地助力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和城市数字化转型。
区人大代表,上海国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秀丽:
认真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我倍感振奋。工作报告牢牢把握政治方向,紧扣全区工作大局,夯实了“稳”的基础,强化了“进”的姿态,从经济发展、城区治理、民生福祉等角度深刻回应了全区人民的关心关切,有力凸显了本届政府不辱使命的实际作为。报告中有11项指标提到“位列全市第一”“中心城区第一”,还从驱动经济发展的消费、投资、外贸“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态势集中体现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充分彰显出静安区消费恢复有力、投资势头强劲、外贸稳定发展的生动图景。作为区人大代表,自己将更好地围绕中心、履责担当,搭建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
工作报告对在2024年如何培育持续发展新动能也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客观评估,从构筑优势产业、积蓄科技动能,创新自主发展方面指明方向,提出破局之道, 让人备受鼓舞。建议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强国”理念和上海“五大中心”建设之一的金融中心地位,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金融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区人大代表,上海北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西藏城市发展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东:
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条理清晰、方向明确、亮点纷呈。2023年,静安取得的好成绩来之不易、鼓舞人心。报告提出的2024年静安经济目标,让我深感既有压力,也有信心。
作为区属国有企业,北方集团将在2024年,紧贴区域战略、紧扣功能定位、紧盯主责主业,以高标准深化旧区改造,以绣花功夫实施城市更新,全力守好民生保障,坚持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为百姓提供更便利、更美好的生活“幸福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陈卫东建议,要不断巩固和增强区域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民生方面加大力度,持续发力城市更新,为百姓幸福感“加码”。一是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进一步推动形成精准有效的政策组合,科学制订城市更新计划,量身定制务实管用的政策工具箱,建好用好城市更新的项目库。二是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强化政府引导,聚焦短板、精准施策、凝聚政企合力,加快推进“两旧一村”改造,着力破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重点任务,持续强化对城市更新工作的考核督办,增强监督质效,推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逐步解决。四是坚持加强新闻宣传,进一步加大对城市更新优秀项目和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力度,营造全区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