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昆虫”,这场专业的科普嘉年华好玩、好听、还好逛……
近年来,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的自然博物馆之夜活动广受市民欢迎。11月3日晚,一场聚焦“昆虫”主题的自然博物馆之夜活动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拉开帷幕,吸引众多市民夜间打卡。观众可以体验新技术打造的夜场氛围,欣赏文化艺术与自然科学相结合的创新演出,还能将最新的博物馆独家文创选购回家,沉浸式地参与到好玩、有趣、专业的科普嘉年华活动中。
在当晚“趣玩|昆虫总动员”自然博物馆之夜暨“城市昆虫”生物多样性主题展开幕活动中,“趣·赏”“趣·逛”“趣·购”三大板块共16个活动让观众们都能找到最喜欢的兴趣点和打卡空间。
现场,“城市昆虫”展览在上海自然博物馆B2中庭开幕,并发布由上海自然博物馆“我的自然百宝箱”项目组、上海师范大学环境昆虫学实验室及大城小虫工作室共同梳理的《上海昆虫名录2023版》,收录3090种昆虫,堪称上海城市“观虫宝典”。展览分为“上海昆虫大调查”“城市昆虫小百科”“身边昆虫在哪里”“行动:听见万物”四个板块,展示了约450余件采集自上海的昆虫标本,以及20余幅来自中国、意大利、巴西、法国等7个国家的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原创插画、2项东华大学艺术设计作品、1项“虫趣迷宫”VR体验活动以及1项AI互动体验装置,为观众打开观察城市昆虫的窗口。
“经过一些观众调查,我们发现大家对昆虫的兴趣、兴致非常高,所以我们今年聚焦做‘昆虫’的主题。另外,昆虫的研究也是我们自然博物馆的一个特色和长处,所以说,今年的自然博物馆之夜,包括我们的展览都聚焦昆虫的主题,这也是今年博物馆之夜和我们展览的一个特点。”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副主任唐先华介绍说,“我们也将持续打造更新、更深、更有温度的科普资源。”
作为丰富观众参观体验的特色,开幕活动中,上海爱乐乐团的专业乐手为观众带来“自然博物馆奇妙‘乐’”系列演出,包括管弦五重奏《侏罗纪公园》电影主题曲、打击乐重奏《非洲之风》、长笛独奏《荆棘鸟》和短笛独奏《飞鸟和蝉》等12首曲目,让观众欣赏到自然科学与文化艺术的高度融合。
当晚,观众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与蝴蝶“亲密接触”。在蝴蝶房附近的“蝴蝶万花筒”互动讲解体验中,自博馆展教中心的科学老师围绕蛱蝶带领观众进行了科学探究。曾荣获全国科学实验展演汇演三等奖的《新·庄周梦蝶》科学实验秀呈现了蝴蝶忽闪如虹的光影变化及其蕴藏的科学结构与光的相互作用原理。
此外,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逃出白垩纪剧场”“宇宙大爆发场”和“走进非洲”等热门剧场也对外开放。结合正在上海自然博物馆B1层临展厅展出的“舌尖上的寄生虫”展览,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的副研究员蔡玉春、卢艳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导览讲座。
在展览现场,还有众多由上海自然博物馆独家推出的文创产品,包括手办、冰箱贴、T恤等,生动的造型设计,让这些文创“活起来”。上海自然博物馆内的1868咖啡馆则推出“限定款”拉花咖啡,马门溪龙、闪蝶等标本变成了咖啡拉花,让观众回味无穷。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上海自然博物馆IP图库发布会也于当晚举行,馆方发布“恐龙地带”“生命长河”“珍稀·珍惜”3个主题图库。图库选取了众多“明星”展品为原型进行创意设计,形成了一套上海自然博物馆独有的IP图库。
未来,上海自然博物馆将持续拓展博物馆科普教育的维度,探索博物馆教育的新内容、新形式,展现更多自然之趣,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