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颜值”有“内涵”,共和新路街道这一可回收物中转站大变身
可回收物精细化分类回收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的重要部分。近日,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在区绿化市容局指导下,充分发挥街道“善治街区”品牌优势,全面升级街道可回收物中转站,着力打造静安区“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服务、高效率运营”可回收物回收体系重要环节,让中转站有“颜值”又有“内涵”。
据共和新路街道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可回收物中转站自启用以来,社区回收率不断提升,本次升级改造是为了推进中转站加快转型,全面提升服务功能与视觉形象。
“首先是中转站的整体外观设计,配色上与醒目的‘沪尚回收’logo相协调,美观又大方,又很有识别度。”据介绍,“沪尚回收”是上海市政府为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可回收物进行统一有偿回收的品牌,采用代表可回收物的深海蓝以及充满环保意义的荧光绿为配色,既展现“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又以简约造型塑造时尚风格,一改废品回收站“脏乱差”的刻板印象。
走进中转站,废纸、废塑料、废玻璃等各类可回收物存放区域有着明确划分,同时还设置了装卸、作业和储存等区域。根据《上海市可回收物体系标准化改造提升工作方案》和《沪尚回收视觉识别系统手册》,本次改造在完善可回收物的收集和转运机制的同时,还在站内环氧地坪铺设、库位优化等硬件配备进行了优化,让中转站实现美丽变身。“软件方面,我们针对作业管理与安全操作方面,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各分区环境卫生质量和再生资源处置能力,加强中转站精细化管理水平,营造规范、安全的生产环境。”
此外,为提升居民对可回收物回收体系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引导居民成为“沪尚回收”的践行者,中转站二楼特别开设了互动科普馆。居民在此可通过窗口观看一楼工作人员作业,还可通过多媒体演示身临其境地参与可回收物回收、分类、存储、中转全过程;孩子们还可在场馆教学及观影区参与互动游戏,用可回收物制作手工艺品,利用互动积分兑换二手书籍等,让“变废为宝”“有偿回收”等可回收物回收体系的价值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