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2.0!这个街道再推社区软法治理新举措
在近日举行的彭浦新村街道彭五小区第二次居民代表大会上,与会居民代表用一阵持续且响亮的掌声表达内心的激动:经过审议投票,《朋吾汇居民手册2.0版》正式发布。
相较1.0版,《朋吾汇居民手册2.0版》不仅对公约内容进行了更新,更重要的,是将与公约内容相关的法条出处、法律依据都一并列明。
“我们希望通过升级公约‘软法’,引导更多居民能够主动用法治思维化解身边矛盾,不断激发依法自治的新活力。” 彭五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立人表示,将法条出处引入《朋吾汇居民手册2.0版》,是推进社区软法治理的一项新举措,希望以此让居民了解到,社区公约不仅是引导居民文明向善的公序良俗,更是有着法律依据的社区“软法”,人人应当遵守。
法条“背书”
强化柔性约束力
彭五小区
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公房小区,也是上海最老的工人新村之一。随着居民需求的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社区基层治理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挑战。
为此,彭五居民区党总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用好民主和法治,这两个推进社区基层治理“马车”的“轮子”,积极探索“党组织引领、平台化协商、社会化运作、居民同参与”自治共治模式。
从引导养犬居民签订社区文明养犬承诺书,到发布《朋吾汇居民手册(2020版)》,再到此次发布《朋吾汇居民手册2.0版》,朱立人亲历了居民区推进软法治理的每一个进步。
“变化的是内容,不变的是依约而行的法治思维。每一份居民自治公约都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将复杂的法律问题落到日常生活的细处,既为居民区常见的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提供了解决之道,又让居民们切实感受到柔性约束力的边界。”朱立人表示,《朋吾汇居民手册2.0版》中共收录7份社区公约,涵盖消防安全、文明养宠、垃圾分类、车辆管理、房屋管理等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每一份公约都清晰明了、通俗易懂、有效可行。
翻开《朋吾汇居民手册2.0版》,居民孙先生惊喜地发现,每一份公约的左侧,都清楚地标注了公约内容的法条出处,“有了明确的法条‘背书’,感觉这些居民自治公约的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法律的庄严,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以法律为准绳,解决社区生活中遇到的矛盾,更有效地维护好邻里关系,不再是‘谁嗓门大,谁就更有理’。”
静安区人大代表,北京尚公(上海)律师事务所执行副主任、党支部书记朱晓栋参与了 《朋吾汇居民手册2.0版》的修订工作。
在他看来,给居民自治公约加上法条出处的注释,能够让居民更加清楚地明白,虽然公约内容是居民有序协商、广泛认同的结果,但是同样有着明确的法理依据和不可逾越的法律边界。
“居民自治公约就是一种居民自我管理的社区软法,虽然它的约束力不像法律法规那般刚性,但是同样具有以法治为底色的约束力。”
法治思维
助力“依法自治”
《朋吾汇居民手册2.0版》
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手册,
却将法治思维,居民依法自治意识
深深熔铸其中。
朱立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居民区持续“破题”,努力将社区法治宣传触角向居民“家门口”延伸、再延伸,推动法治建设社从有形有感到有效。更新、升级《朋吾汇居民手册》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为居民自治公约增加法条出处的注释、在《朋吾汇居民手册》中增加《民法典》五十问等法治宣传内容,法律法规被‘转码’成居民群众更容易入眼入脑入心的表达形式,大家的学法热情也就水涨船高了。”
“法治思维让居民懂法守法,学会依法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同样也有力保障了居民区工作的正常运转,为居委会减负增能提供制度保障。” 朱晓栋也表示,法治思维下的依法自治,让居民个体和居民区工作者都从中受益。
此次
将法条写进《朋吾汇居民手册2.0版》,就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也是将法律服务引入社区管理的基层依法自治新模式的探索。
推进社区软法治理需要建章立制,
同样也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宣传
来提升居民的法律素养。
为此,彭五居民区融法于景,设计并打造法治楼道、法治花园、法治文化墙、法治学苑、法治步道“五位一体”的社区法治文化微景观,让法治建设有阵地、有内容、有形式,使法治宣传从单一的灌输式宣传教育向贴近群众、具有区域性法治文化特色的方式转变,在寓法于教中不断增强居民法治意识。
2022年底,彭五居民区
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
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朱立人表示,居民区党总支将把“四个特别”精神更加深刻地镌刻在居民区工作中,持续夯实社区软法治理的基石,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意识更加深入人心,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打造依法自治的新时代幸福家园。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