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停车位,250辆车!如今还能停放新能源车,TA们这样“动脑筋”缓解停车难
社区善治,牵动居民的“幸福神经”。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共和新路街道扎实务实筑牢党建引领根基,以绣花功夫实现街区善治,用心用情投入基层治理,暖心实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一个个“基层善治”的社区点点微光,照亮“共建共治共享”的街区治理“满天星光”。
“停车难”是城区老小区的通病。670多户人家,120个停车位,250辆汽车需要停放,怎么办......沪北居民区金纺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先天不足”的小区环境早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共和新路街道沪北居民区,来看老旧小区如何深挖资源、精准布局,下好停车管理“三步棋”。
走好“先手棋”:最大化发挥小区内空间
“好就好在,我们‘三驾马车’配合默契,带动居民把车钥匙交给我们的‘泊车管家’。”沪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童斌告诉记者。据悉,金纺小区共有10名保安,也就是上述提到的“泊车管家”,两人一班,每天轮班上岗。
据物业经理介绍,金纺小区招聘保安有两个必须的条件,一是会熟练驾驶车辆;二是能做“长工”,重在和居民构建信任关系。“这样才能让居民放心把车辆备用钥匙交出来。”
“到了小区门口一停,车钥匙交给他们我就回去了,他会帮我停好车。第二天一早出门,‘管家’会告诉我车子停放位置,这样不仅解决了停车难问题,还大大节省了停车时间,我们心里都很温暖。”居民陶先生说。
每天,该居民区通过由“管家们”管理和挪动车辆,不仅大大缓解了早晚高峰挪车难题,还将小区内停车空间的使用发挥到了最大化。
下好“关键棋”:探索小区外停车新空间
去年,金纺小区第一台加梯开工,由于施工工程需要占据一部分道路空间,让小区内“本不富裕”的停车位越发捉襟见肘。此外,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进入小区。新能源车不仅亟需车位,还需有充电桩作为支撑,这使得小区的公共空间愈发紧张。
办法总比困难多,以街道“善治街区”建设为发力点,金纺小区“泊车管家”项目将眼光从小区望向了街区。依靠党建引领,沪北居民区党总支携手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探索停车难问题解决新思路。
落好“制胜棋”:共建共治破解停车难题
据悉,一直以来沪北居民区党总支和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沪太路长途汽车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针对居民区内新能源车数量逐渐增多的现象,经过多方讨论,决定开启错峰“共享停车”方案。
沪太路长途汽车站共享提供带充电桩的试点停车位,帮助居民车辆,特别是新能源车安全停放。“客运站早上车子很多,晚上就空了,我下班后错峰把车停过去,走回小区5分钟,就比较很方便。”小区居民黄先生告诉记者。
如今,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沪北居民区停车难题逐渐得到缓解。未来,该居民区也将进一步探索优化小区内部布局,争取见招拆招破解停车难题。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