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随意对图像改头换面,静安科企参与制定《文档图像篡改检测标准》
图像篡改风险近在咫尺
据了解,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普及率的提升,修改图像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以往图像内容加工需要使用专业的软件,现在通过某些平台或者软件,动动手指即可产出一张虚假图片,数字图像的原始性和真实性面临严峻挑战。
传统的检测系统往往难以对这些文档图像进行篡改判定及修改内容定位,主要原因如下:
一方面,真实场景中的篡改方法多样、篡改视觉痕迹细微,对篡改检测方案提出了挑战;文档版面的复杂化、文本内容的多样化亦成为图像内容检测识别过程中的“拦路虎”,加大了篡改检测实施的难度。另一方面,传统的图像篡改检测方法在面对全局性的裁剪、调色处理以及组合式造假手法时,其检测覆盖面、精准度、安全性尚存在提升空间,需要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等多方主体联合起来,通过建立技术规范标准,助力AI视觉图像产业健康成长。
图像内容安全成为“可信AI” 建设重点
AI是一把“双刃剑”。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可信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报告(2022)》提到,“可信”已成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必备要素,驱动人工智能规范发展。
“可信”反映了AI系统、产品和服务在安全性、可靠性、可解释、可问责等一系列内在属性的可信赖程度,相关概念正随着技术发展的脚步,从模糊走向清晰、从起步走向成熟。今年以来,以语言生成类、视觉生成类模式为代表的AIGC产品,引发了社会对于图文内容“可信度”问题的讨论。
《文档图像篡改检测标准》的制定,将为为文档图像内容安全提供可靠保障,为中国“可信AI”在机器视觉、图像处理领域的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作为牵头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表示,《文档图像篡改检测标准》将基于产业现状,围绕“细粒度”视觉差异伪造图像鉴别、生成式图像判别、文档图像完整性保护等行业焦点议题,凝聚行业共识,以期为行业提供有效指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在图像内容安全领域,已有部分企业展开了前沿探索,利用科技手段对篡改文本图像实行真伪判定、篡改痕迹检测,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合合信息公司是其中的代表。据悉,合合信息研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篡改检测技术及相关系统,可检测出多种篡改形式,智能捕捉图像在篡改过程中留下的细微痕迹,并以热力图的形式展示图像区域篡改地点,相关技术已被应用于银行、保险等行业中。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