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深海主题综合性原创临展 “深海园林”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亮相
提到海洋,可能在很多人印象中,大海是蓝色、深蓝,但在科学家们下潜深海中发现,那里是一片暗黑的世界。那么,神秘深海里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场景?
12月3日,由上海科技馆和同济大学联合打造的“深海园林”展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亮相,展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冷水珊瑚林复原场景,以及数十件来自千米深海的珍稀标本。这也是中国首个深海主题综合性原创临展。
本次“深海园林”展分为“海边的想象”“追梦深海”“幽暗仙境”“海底奥秘”“探索无限”五个版块。走进此次“深海园林”展览,最让人称奇的是400平方米的深海场景展现,让人沉浸式感受到深海的神秘世界。这里集冷水珊瑚、热液和冷泉三个生态系统于一体,通过3D建模、打印技术制作80株冷水珊瑚模型,还原竹节珊瑚、扇珊瑚、柳珊瑚等14种珊瑚自然生长状态,其中最大的近2米高,再加上60个管状蠕虫的微缩模型,以及28平方米大型多媒体投影的应用,带给人视觉盛宴。
展览选取30多件5个科的冷水珊瑚标本,多为2020年中国科学家搭载“深海勇士号”在南海采集而来。其中,23件冷水珊瑚标本首次与观众见面。馆藏12件8个属浅水珊瑚标本,与冷水珊瑚同域展出。
“我们为什么叫深海园林,大家看惯了园林,园林是要有树木的树木是要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要有光。深海95%的海洋是不见太阳,永恒的黑暗,从来没见过阳光是什么样的?但是怎么会长出园林来呢?那都是动物。深海下面都是珊瑚,所以这个才是惊奇的。我们为什么要办这个展览,大家到海底去的人太少了,我们把这些放到博物馆里展示,大家看看海底有多么漂亮。”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表示,这次展览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公开展览海底的深海珊瑚林。“ 另外还有热液的生物群、冷泉的生物群,海底还有这么些动物,这是很惊人的。”
在深海热液区,则展示来自东太平洋洋中脊的热液喷口的岩石及其岩石切片,以及珍贵的管状蠕虫标本其它贝壳类标本;深海冷泉区域重点展示了由科考船“太阳号”和“海洋四号”以及无人深潜器ROV“科学号”采集的,来自我国南海冷泉区域的岩石及其生物标本,包含非常完整的深海潜铠虾、贝类、冷水珊瑚及自生碳酸盐岩。现场还有一件来自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深海勇士号”模型,带领大家了解海洋探索的技术发展。
据悉,为了让更多人认识深海的重要性,上海自然博物馆携手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团队打造“深海园林”展,将生涩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动的科普知识,希望在青少年群体掀起“海洋探索热”,更希望他们在未来投身深海事业。展期将持续至2023年2月28日。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