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项服务,一大波成果展示来啦!带你细看→
近日,静安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成果展示会在彭浦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进行,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傅俊出席会议会上,“静安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三大规范指南”率先发布,“五床联动”医养合作协议正式签约,一批社区为老服务设施和试点服务正式启用。
据悉,
作为“十四五”期间
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
提升行动项目试点的首批试点区↓↓↓
静安区在过去一年内,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全覆盖开展家庭养老床位服务试点,并在全市率先探索拟订了首个区级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规范,以及区级社区为老助餐工作规范指南,并就进一步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形成了静安规范,全力助推静安养老服务朝着高质量发展不断迈进,对如何实现老年人吃不愁、病不忧、独不孤、乐有伴的美好愿景,提供了一份“静安样本”。
把养老院床位”搬进“老人家中
静安区通过开展“家庭养老床位体系建设”,依托有资质的服务机构,在老人家中设置专业智能的“养老床位”,并安排护理员上门照料,将养老机构“里边”“周边”的专业、系统、细致的照护服务,拓展延伸至老年人“身边”、“床边”,实现了服务规模化、标准化、人性化,极大地提升了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94岁的叶奶奶,居住在石门二路街道社区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轻度认知症等疾病,统一照护需求评估等级4级。在没有建立家庭照护床位之前,仅依靠长护险和社区老年日间照护中心为其进行服务。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叶奶奶身体情况进一步发生变化,记忆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也在不断下降,考虑到子女不在身边,老伴年纪偏大,长者服药种类偏多,长护险及日间照护的服务已不能满足她的养老服务需求。
为此,结合家庭养老床位政策,静安为叶奶奶配置了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团队,与其签署为期半年的家庭照护床位服务合同,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比如,石二家床照护经理为其进行身体评估、建立家床服务档案,制定详细的服务计划;提供日常身体照护比如助浴、理发、洗脸擦身、协助进食以及适合长者的康乐活动;安排护士每周上门服务两次进行生命体征检测,便于社区家庭病床医生调整用药;遵循社区医生医嘱,提供用药指导及药物管理,提醒老人按时服药,并协助老人进行配取药服务;配置一键呼叫智能设备,提供24小时应急响应服务……
通过家庭养老床位的一系列个性化精准服务,为叶奶奶这样的长者解决了现有的养老问题,在家就能得到类机构化的专业性、持续性、全面性的照护,解决了长者及家属的燃眉之急,提升了长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长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
将从前“长者跟着床位走”的模式,
转化成“床位跟着长者走”的新模式,
帮助长者以性价比更高的方式,
在家里享受类机构养老的服务。
“这就好比在家里,下单养老机构一系列专业服务的‘外卖’,把养老院的那张床‘搬’到了家里。”作为上海市第一批参与家庭养老床位试点的服务机构,上海福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在当天展示会上这样比喻。
目前,静安区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已实现街镇全覆盖,实现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补贴数量779张;为14833人次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签约老人满意度在95%以上。
探索全市首个“五床联动”养老模式
“如果说家庭养老床位是打通了居家-社区-机构间养老服务的资源共享、服务转介,‘五床联动’就是在单纯养老服务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从居家-社区-机构的医养闭环,进一步打通了养老床位和医疗床位之间的服务转介。”
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静安在全市首创“五床联动”医养融合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模式,以区域医疗共同体和养老机构功能社区为依托,有机链接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机构,打通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床位、家庭病床、老年护理病床和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病床之间的服务转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而最终实现老年人有序分级诊疗、康复和养老的医养康养闭环,进一步打通医疗和养老的融合通道。
与项目签约的老人,不仅可以优先入住养老机构,有专业医疗照护需求的老人,可以对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建立家庭病床,如遇紧急情况,还可以优先转诊到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入养老机构或居家,通过互联网诊疗,实现线上咨询、慢病随访、复诊续方等服务,满足了老人不同阶段的健康需求,让老人享受到更专业的医疗照护服务。
当天,
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市北医院以及辖区养老机构代表
共同签署“五床联动”医养合作协议,
这也标志着全市首创的“五床联动”
医养融合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模式
将得以进一步推进。
“在对前期试点项目工作经验不断总结锤炼的基础上,我们正着手构建衔接‘居家、社区、机构 三类养老场所’的新型‘医养康养服务体系’。”
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相对于传统的养老模式,新的“五床联动体系”是以“区域医联体”和“民政养老体系”作为依托,有效联合“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民政养老中心”,通过实现上下联动和机构联合,探索可持续可发展的“经费来源、服务购买、劳务取酬”的运行机制,实现民政的“2张”养老床位与卫生的“3张”医疗床位无缝链接,最终达到医养的高度融合。
让老年人吃上养老服务“星级”餐
当天,区民政局还在成果展示会上发布了区级《社区为老助餐工作规范指南》。彭浦镇社区为老助餐服务商——浦善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认为,这是为全区助餐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很重要。”作为日均供餐量700客、全年服务老人25万人次的彭浦镇社区为老助餐点,该负责人表示,社区为老助餐一直是老年人的刚需,尤其是今年4-6月的疫情期间,中心就是靠着迅速制定“六个统一”工作机制,主动肩负起兜底保供送餐的重任,确保辖区内老年人的“炊烟”不停,即:
工作人员统一留宿单位;
食材统一提前采购;
工作时统一戴口罩,每天测体温、测核酸;厨房用具、送餐车辆统一每天消毒;
大堂用餐设备统一每天消毒两次;
餐具统一采购一次性可降解餐盒。
同时,在镇政府的统筹下,在各居委的支持下,中心探索出了一套送餐“二级接力”新模式,即:
食堂送餐志愿者负责餐食打包送至各小区门口,再由各居委成立的小区志愿队伍将餐食送上门,通过这样的无缝接力,切实保障了送餐效率,也解决了老年人用餐“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百米”问题。在机制保障下的一系列措施落实,即解决了社区用餐困难老年人一日三餐问题,也让老人吃到了更放心、更安心的餐食,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也赢得了老年人的赞扬和感激。
负责人在展示会上表示,下一步,也将以静安区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规范化建设指南为指引,不断优化老年助餐品质,让老年人吃得既丰富又健康;不断优化支付结算方式,让老年人更省心更便捷;不断拓展送餐服务新模式,,努力让老年人吃上养老服务“星级”餐。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