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内实景拍摄,茅善玉再登大银幕,沪剧电影《敦煌女儿》将于年内上映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由上海沪剧院、敦煌研究院、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新文化影业有限公司出品,滕俊杰导演执导的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10月6日在上海举办首映礼。
前不久,上海沪剧名家茅善玉凭借沪剧《敦煌女儿》摘下文华表演奖,此番沪剧电影《敦煌女儿》由舞台剧原版人马上演,以舞台剧为蓝本进行创作拍摄。
茅善玉领衔主演,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为原型,真实还原了樊锦诗在敦煌进行考古、学术研究和文物保护事业的五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讲述了以樊锦诗为代表的一代代敦煌人“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同时也展现了莫高窟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
电影《敦煌女儿》主海报在现场首度公开。主海报中,茅善玉扮演的樊锦诗手持手电,照亮一尊令人震撼的敦煌佛像,这正是敦煌莫高窟第259窟中的禅定佛。而群像海报,则呈现了樊锦诗、常书鸿、段文杰等建设敦煌文化事业的前辈们。
为了讲好敦煌故事,主创团队很是下了番功夫。从2011年至2020年,茅善玉曾9次带领主创团队到敦煌深入生活,感受灿烂辉煌的敦煌文化。在主创团队的精心打磨之下,舞台剧《敦煌女儿》在北京、上海、西安、兰州、敦煌、武汉等地共演出80多场,获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沪剧《敦煌女儿》剧照
“这些年间,我数次到敦煌深入生活,与樊锦诗本人也成了‘忘年交’,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到敦煌时的那种‘震撼’。悠悠历史在这里流淌,尽管墙体已经发黑,但精美的壁画那么令人惊叹,诉说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在,这也是世界性的文化艺术。”茅善玉感叹道。
在电影中,樊锦诗等文化建设者坚守敦煌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而在影片外,茅善玉等人也在不断传承和发展新的沪剧文化。在《敦煌女儿》中,茅善玉将樊诗锦从25岁的“上海小姑娘”到80岁耄耋之年的形象,演绎得真实而动人。
拍摄电影《敦煌女儿》,也是沪剧的一次大胆尝试。茅善玉说:“在新时代,如果不向前走,剧种原有的优势很快就会失去,所以要在传承艺术本体、遵循艺术规律的基础上,用浓浓的沪剧味道去塑造和呈现有文化品位、有思想内涵的好戏,与时代同行才能获得观众的喜爱。”
茅善玉与樊锦诗(右)
制作团队在敦煌研究院、三危山、九层楼、石窟等地进行实景拍摄,在紧迫的时间要求下,电影力求真实展现莫高窟壁画之美,及几代敦煌人择一事终一生的守护传承,许多在舞台上无法呈现的场景,都在电影中展示出来。为了不对文物造成伤害,剧组提前演练好拍摄流程,将人员削减至最少,连续几晚在专业指导下对洞窟进行保护性拍摄。
据悉,沪剧实景电影《敦煌女儿》将于年内上映,聚焦电影幕后的8K纪录片也将于同一时段登陆院线。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