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建成4家“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
“驻扎居民区密集地,让看病距离不足‘一公里’;在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空间,运用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等经典中医诊疗方法,治疗疾病和养生调理;重点关注老年人、儿童、妇女、慢性病患者,开展中医诊疗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设置大数据支持的中医智能诊疗仪器,方便居民自我中医检测和健康科普学习......” 在静安区,集合多种方式的中医诊疗服务空间,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贴近居民家门开展的又一特色医疗服务,作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试点,静安区已经先行先试建成了四家这样的中医药特色服务站点,于近期通过验收。目前,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静安府站点、彭浦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94弄站点、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平路站点以及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中站点,正以全新的面貌、特色的中医诊疗,服务辖区居民高品质的中医康健需求。
“施氏伤科疗法传承工作站”落户彭浦新村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施氏伤科”诊疗团队,牵手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这项非遗传承的中医技术带进社区,为彭浦新村辖区内居民提供特色中医专科诊疗服务。
“施氏伤科疗法传承工作站”位于共和新路4407号,是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中医特色服务站。
工作站包含诊疗室、治疗室、宣教室,可以为附近居民提供中西医诊疗、中药汤剂、针灸、艾灸、理疗、检验、护理、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通过引进中医功法镜、中医体质辨识镜,结合中心信息化特色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新的中医诊疗及中医健康管理体验。
在社区里,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本身就是施氏伤科诊疗的老顾客,随着“施氏伤科”第七代传人孙波带领专家团队定期下沉社区,将施氏伤科诊疗技术带到居民家门口,这些患者再也不用大清早赶路去外区排队就诊。
“上海社区的老龄化程度高,而老年人中颈、肩、腰、腿痛以及骨质疏松等状况较多。‘施氏伤科’的针灸推拿、膏药和部分特色疗法,非常适合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所以我们把特色诊疗与社区疾病结合,给予居民良好的就医体验,还可以培养社区的中医人才,一举两得。”孙波表示。
据了解,“施氏伤科”作为上海“伤科八大家”之一,2020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施氏伤科”下沉社区后,将采用跟师带教的合作模式,让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和推广,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中医药传承人才,持续改进和提高辖区内中医药的服务能力。
“陆氏针灸传承创新工作室”大宁社区设点服务
设在高新园区内的大宁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静安府执业点,以陆氏针灸传承创新工作室为特色,根据区域人群特点及中医健康需求,提供优质、全程的中医药特色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主任吴耀持教授,作为“陆氏针灸”第四代入室弟子,目前已经进入静安府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开展疾病诊疗服务和传承带教工作。他表示:“中医走向世界是针灸走在前列。陆氏针灸被录入了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有百年的历史,至今已经传承到第5代。通过一根针,医生用手法来帮病人治疗,就能够取得显著疗效,并且在疾病预防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
建设完成后的静安府执业点突显中医文化和中医风格,引进中医智能化健康咨询机器人,可提供智能导医导诊服务,通过沉浸式中医智能设备舌象仪,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在中医药服务上,站点开展了9类22种中医药技术方法,22项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
站点内设“陆氏针灸传承创新工作室”,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脊柱疾病、腰突症、中风后遗症及更年期综合症为特色诊疗项目;同时针对功能社区基线需求,开展“葫芦灸联合杵针治疗白领疲劳综合症”,为周边居民和白领人群提供方便快捷、疗效确切的服务,打造服务品牌,全方位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
“一站式”优质中医药服务,现身南京西路老弄堂
为求全面提升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中医药服务能级,打造申城“最后一公里”中医特色服务品牌,满足居民高品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中心全面改造“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完善服务站中医药优秀人才梯队培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级,形成兼具中医药医疗特色及中医文化传播的综合性服务站。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入选2022年“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项目”。
位于静安区延安中路913弄109号(前门)的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范围覆盖东起陕西南路,西至富民路,南自巨鹿路,北到延安中路,常住60岁以上老年人两千余人。
站点开设中医全科以及集针、推、伤、康复理疗为一体的诊疗科室,提供中药饮片、针刺、艾灸、推拿、拔罐、敷贴及中医康复理疗等7类18项中医药技术方法治疗项目、上海市推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项4项。设置了中医文化馆及中医社区互动区域,布局合理规范,体现中医药浓厚氛围。人才方面,配备中医副高级医师1名,中医全科主治医师1名,曾参加静安区中医师承以及上海市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班项目,配备卫技人员5名,均接受过中医知识和技能培训。
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除了常规中医药诊治社区常见慢性疾病,还聘请了由静安区中心医院中医科李伟主任医师联动专家下社区传承“陆氏伤科”,运用其理论与经验,以银质针、推拿手法、药物治疗肩周炎、颈椎病、腰背痛、腰椎盘突出症、骨关节炎等疾病治疗。通过带教站点中医师的方式传承发扬诊疗特色、总结诊疗经验,打造成社区一站式服务品牌,建设社区自己的“名医工作室”。
延中站点设有中医药文化馆,展示包括中草药标本、活体植物墙、传统诊疗器具等,建设中医互动体验区,提供超大屏电视机等多媒体设备,滚动播放中医药宣传及各类中医药文化等内容,提升居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彭浦镇试点打造功能社区中医药服务“样板间”
彭浦镇原平路社区卫生服务站点作为“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安排了中心从事针灸推拿工作十余年的杨坚主治医师,在此开设火针治疗带状疱疹专病门诊,而徐文静主治医师则擅长以汤药调理肺系及脾胃系疾病。两位医师坐诊站点,从内服、外治两方面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中医服务,他们精湛的中医诊疗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收获了周边居民的认可和信赖。
站点毗邻新中中学和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医药融入功能社区建设,特邀海派儿科推拿陈志伟主任到站点开设儿科推拿门诊,推广运用中医传统治疗手法,预防青少年近视眼。
进入门诊大厅,两台高颜值“魔镜”吸引了很多患者 “打卡”,这是站点新建的中医互动体验区,患者可以自助操作,通过两台中医体质辨识仪,进行自我体质辨识,从茶饮药膳、时令节气、健身功法、情志心理等各方面获得养生保健知识。居民还可以跟着智能镜学做五禽戏、八段锦等中医功法,智能系统会根据动作标准程度进行评分,能看能玩,互动感十足。
在中医文化角增设了中药展示柜,摆放中药标本、医籍文献、储药器具、制药工具等,让居民体会中医药传统文化。站点医师将定期开展小讲堂,向周边居民、学校师生宣传中医文化知识,让大家共同体验中医、感受中医,打造中医药特色服务品牌。
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副主任、副局长胡鸿毅指出,中医药特色示范区卫生服务站点的建设,迫切需要在中医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因为“中医不仅可以治病,同时内含生命健康的智慧理念。通过基地的建设,把中医养生健康文化融入到社区家庭和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同时,让居民有品质的生活和中医药养生健康文化与治未病的理念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促进社区居民身心健康的中医文化之家。”
据悉,静安区自今年3月接到建设任务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卫健委克服疫情的重重阻碍,仅用半年的时间,帮助四家承建站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交出了满意的答卷。率先完成2022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上海市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验收,获得了市有关领导和专家们的充分肯定。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