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高峰期,高级救生员教你如何躲过这些安全隐患
每到夏季,游泳是不少市民健身锻炼的首选项目。泳池安全始终是重中之重,一刻也不能懈怠。位于康定路上的静安区运动健身中心游泳馆自8月8日恢复开放以来,严格执行“预约+限流”的措施,每场限制人数150人,市民进出场馆需要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出示72小时核酸证明。
游泳馆副馆长、高级游泳救生员王庆麟告诉记者,场馆共配有30名游泳救生员,7人一班,每班一个小时,各自有自己视线的主职区和辅职区,交叉覆盖泳池的各个角落,岸上还有巡查救生员,负责岸上督导与突发机动救援,“人员配备上争取做到360度无死角,将有可能发生的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
即便已经构建起如此严密的“安全网”,只要一坐上救生员高台,救生员们还是会立刻变得神情严肃,分分秒秒都紧盯泳池,生怕有什么闪失,“救生员这个工作责任心最重要,身上担负着一种责任,就丝毫不敢松懈。我们一个走神,也许就是一条生命。”王庆麟介绍说,有经验的救生员重点“照顾”三类人,老人、小孩和一些水性不好的人,“有些泳客泳技术不好,但是胆子很大,喜欢在深水区游,这是我们要特别留意的。”
救生员总是被动的,游客应该从自身筑起第一道安全防线。市民不要在饥饿、饱腹、饮酒、疲劳的情况下游泳,做一些预热准备,避免入水后抽筋,带来安全隐患,也不要在个人游泳技术不熟练的情况下独自游泳,儿童必须有家长陪护下才能入水。
“如果出现头晕、气短等现象,切记要第一时间上岸或者呼叫救生员。”王庆麟说,天气炎热,有的市民连续游两场,其实会造成运动过量,容易发生抽筋,一般游泳不要超过2个小时。游泳后容易出现饥饿感,最好休息半小时后进食,否则有引起胃肠不适的可能。另外,也不要忽视游后的卫生,认真冲洗身体,滴眼药水。
近日,为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提升急救应变能力,静安区运动健身中心游泳馆开展了突发性病变流程讲析及救护技能培训。通过典型救护案例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在处置突发性病变时的基本程序,对晕厥、脚踝扭伤和气道异物梗塞等急救技能进行实操训练,旨在为泳客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