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讴歌新时代 毫无保留回报党和人民
■记者 黄竞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评选颁授“七一勋章”,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6月29日,人民音乐家吕其明在人民大会堂获颁“七一勋章”。
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红旗颂》正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领奖仪式结束后,吕其明写下如下感言——就在今天上午,我在北京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颁授的“七一勋章”,我感到万分激动,同时又觉得受之有愧,我只是做了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但组织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我的一切都是党组织给予的,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创作了一些音乐作品,难以报答组织对我的培养和关怀。我要在有生之年,继续创作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新时代的音乐作品,把党和人民赋予我的职责和使命,毫无保留地回报给党和人民,我希望我能创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最后祝伟大的党生日快乐,永远年轻!
坚持为人民创作和服务
92岁高龄的吕其明,1945年9月入党,上海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原副主任。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交响乐作曲家、电影音乐作曲家,吕其明一生坚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劳动人民。70年来先后为《铁道游击队》《焦裕禄》《雷雨》等200多部(集)影视剧作曲,创作《红旗颂》《使命》等10余部大中型交响乐作品和300多首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歌曲广为传唱。他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称号和“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
吕其明的父亲吕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为国捐躯。吕其明说,在战火中且歌且行的日子,他悟出了两条重要的思想:一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二是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两条思想早已渗透进他血液,不断生根发芽。
新中国成立后,吕其明从部队转业,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任小提琴演员。每当演奏别人的曲子时,他都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作曲。吕其明苦下功夫,在不脱产的情况下,坚持去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了五年作曲,系统地学完了作曲系本科的全部专业课程。他还四处拜师学艺,几乎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钻研音乐理论和中外音乐作品上。
在创作方面,他的态度极其严肃认真。在为电影《铁道游击队》写插曲时,有人提议配乐应该用西洋乐器。吕其明严肃地指出:“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看过很多游击队员,他们是普通百姓。因此,绝不能把那种洋腔洋调强加在这些人身上。依我看,要让他们弹土琵琶,才合情合理。”大家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一致赞成。
始终牢记共产党员身份
吕其明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多年前,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负责人来上海,请他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谱曲,他毫不犹豫接受了任务。但他与馆方约法三章:一不取报酬,二不住高级宾馆,三不见媒体、不作宣传,以一名普通党员和文艺工作者的身份,前往纪念馆瞻仰学习,寻找创作灵感。
回到上海,他每天伏案十余个小时,历时半年,写下了长达60分钟、分为15个乐章的管弦乐组曲《雨花祭》。“我是烈士的后代,理应承担这份工作。”吕其明这样说道。在他的感染下,录音工作结束后,上海交响乐团的同志们也将应得的4万元全部捐赠给雨花台烈士陵园。之后,他又义不容辞地创作了《龙华祭》,献给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烈士们。
这么多年来,他的代表作《红旗颂》在许多重要场合被无数次演奏,有人便建议他收取版权费。吕其明经常笑着回答:“我是新四军小战士出身,是共产党把我养大的,就好比爹娘要用我的东西,我会管他们要钱吗?”
90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
离休后的吕其明,行程万里,跑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为海陆空部队写了近30首军旅歌曲。年逾古稀的他在创作交响组曲《使命》时,腰椎动了手术,但他依然笔耕不辍,在医院的病床上继续创作。经过四年的时间,作品终于酝酿成熟。此时正值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吕其明邀请作曲家陈新光合作,加班加点全力以赴,通过29天的奋力拼搏,完成了该作品的初稿,并在十八大召开之际隆重推出。
去年3月,在全国上下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吕其明不断看到“白衣战士”冲上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多年珍藏于心的题材又跃动起来。他以电影《白求恩大夫》原创音乐为素材,创作了单乐章的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尽管这部作品只有短短的17分钟,但吕其明反复修改不计其数,期间还主动召开专家讨论会。
在前不久举行的上海爱乐乐团红色经典交响音乐会上,回响着吕其明的代表作《红旗颂》《铁道游击队》,以及他在90岁高龄时创作的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和弦乐合奏《祭》。“一路走来,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践行着我的入党誓言和承诺,传承着我的红色基因,全心全意为党、为祖国人民服务,用音乐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吕其明坚定地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党和人民而创作。
为社区发展贡献力量
吕其明长期居住在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为社区和谐发展作出了努力和贡献。前不久,吕其明来到家附近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家属和工作人员的陪伴下,先后完成了两剂新冠疫苗接种。他也号召符合条件的老人积极参与疫苗接种,共同筑起免疫屏障。
自离休后,吕其明经常关心社区文化自治团队和社区老年大学,参与福民南西艺术季,并积极给予帮助指导。近年来,他为新春音乐会录制了视频,分享他创作《红旗颂》背后的故事及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并为大家送上祝福。
今年年初,在得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回信后,作为一名曾经的新四军战士,吕其明分外激动,特意写下《回信有感》,表达了一位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与坚守。“我亲眼见证了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现在的生活、医疗、居住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好,我衷心向党和政府,向总书记表达感谢。”他表示会继续做一名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努力。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