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地标 梦回苏河湾
■记者 张琦 肖鸣亮 任超
从12月28日下午举行的苏州河贯通新闻通气会上传出消息,截至目前,除个别区段和点位外,苏州河两岸42公里滨水岸线已基本实现贯通开放。
记者了解到,静安段苏州河两岸贯通工程全线6.3公里,工程北岸西起远景路,东至河南北路,长4.7公里;南岸西起安远路,东至成都北路,长1.6公里。
随着最后一块钢梁吊装就位和对接,12月26日下午,苏州河静安段贯通提升工程的唯一断点——长寿路桥以北至远景路段,实现了结构贯通。记者从静安区建管委获悉,随着这一断点的结构贯通,接下来经过连续的施工和景观打造,明年年初,市民可以通过步行架空栈道和步道,感受苏州河畔的魅力风光以及沉浸式立体光影秀场。
当天下午1点多,在靠近长寿路桥北段的苏州河上,一台巨型的浮吊船分外醒目。随着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浮吊船上的起重机将宽3米多、长15米、重达20吨左右的钢梁吊至高空,对接上架空栈道桥面的主体。在将最后一块钢梁对齐之后,施工人员进行着仔细切割、焊接、巩固等工作。
“以后沿着桥就可以欣赏苏州河两岸风光,实在是很美妙的事。”市民王女士就住在长寿路桥的边上,看到工人正在加紧施工,欣喜地表达着自己的心情。“我在这附近小区住了好多年了,现在的这一段区域以前都被围墙隔开来的,不能走的。以后可以沿着桥、沿着步道看看真的很好。”
苏州河静安段的唯一断点段从长寿路桥以北至远景路段,南至北全长约700米,其中,长寿路桥至苏河一号长约300米,采用架空栈道方式连通,苏河一号至远景路长约400米,以步道形式贯通。原先,这处断点的沿岸涉及铁路、泵站、商业办公、酒店、绿化等单位和小区,沿河土地权属为这些单位和小区所有,被围墙划分为10余个相互独立地块,已用作停车、绿地等功能,该段岸线直接打通的难度和影响都比较大。经过相关部门多方协调,最终确定“陆域栈道+地面步道”方式打通。
记者了解到,这一断点的贯通施工克服了腹地窄、工期紧、断点多的现实条件制约,采用苏州河船吊的方式,将17块平均重达24吨的钢梁依次吊装完成。建成后,300米长的栈桥,桥身和桥面铺装将呈现出律动的线条感,同时以层次丰富的视听体验呈现,让前来的市民尽享苏州河的美景。
“苏河十景”亮点纷呈
12月28日一早,正沿着北苏州路散步的庄女士被画在河南路桥桥洞内的《玉兰花开》画卷“惊艳”到了。眼见着家门口不远处令人惊喜的景观打造,庄女士不住地点赞,“喜出望外,既能在桥上看苏州河风景,也能在桥下看静安美景。”
在上海总商会与河南路桥交汇处,一张总商会建筑样式海报投射于廊桥下,画面取材于1935年《商业月报》的杂志封面。在光与影的交织下,伴随着画卷《玉兰花开》和车水马龙的钢板剪影,仿佛时光倒回。
苏州河静安段以“上海新地标,梦回苏河湾”为设计理念,延展静安城市舞台、串联城市水岸画卷,构筑五大特色区段,包括总商会区段、四行仓库区段、福新面粉厂区段、不夜城区段、蝴蝶湾区段,全力打造“苏河十景。”
【苏河十景】
摩登花街 整合现状绿地,优化香樟、银杏等特色乔木林冠线,丰富林下花镜组团。设计实施绿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其中50%来自本系统整合后的新增绿地。缤纷的花境拓展建筑外延空间,构成商业步行共享花园街区。
阅读静安 提炼苏州河沿岸建筑符号,镌刻在河畔凭栏,构筑了有温度的防汛墙。晚间透光混凝土与灯带形成星光墙体,呈现浪漫风情。防汛墙部分顶面镌刻建筑故事铭牌,将建筑赋予阅读,建筑符号的刻度深浅按照盲人可触摸的标准定制。
穿梭·畅想 静安穿梭——河南路桥下充分转化消极空间,以连环画,摄影作品的方式,表现“静安穿梭”的意境,展现静安城市变迁。
苏河畅想——提炼1921至2021静安百年时光,融合生活场景与城市风貌的画墙,贯穿在桥廊之间。桥廊处,运用锈色耐候钢板剪影装置,再现老上海的车水马龙。剪影元素取材于1935年《商业月报》的杂志封面总商会建筑样式。
诗话苏河 对现有滨水空间进行提升改造,不同标高层级平台与林荫花境结合,家具小品与伞座组合,构建宜人亲水空间。ART DECO滨水栏杆形式源自于原四行仓库建筑窗花样式。于滨水栏杆处,呈现诗话长卷:作品来源于联合《新民晚报》全国征集获奖诗歌,作品镌刻于滨水栏杆上(总长约80米),并与作家赵丽宏先生的《苏河夜航》《童年的河》进行文学对话,为城市取样。
马路印记 挖掘区域历史底蕴,将周边商贸特色历史街区版图,与历史建筑符号转化为地刻线条,融入滨水景观。于步道方寸间勾勒苏河记忆,行走间感知时光交错的城市意象。将消逝的“路名”,镶嵌在70余米长的景观墙上,留下了静安时代变迁的市民情感。
时光版图 本区段腹地狭窄,设计充分研究场地空间关系,非机动车道采用弹石铺地,实现建筑、非机动车道、滨水绿地一体式打造,呈现街区式的景观界面。将福新面粉厂建筑形态和商号印记以地刻的形式对外展示,演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历程。
光音栈桥 架空栈桥串联分割地块,全长约260米,宽度约2.5至3.3米。以立体交通方式实现贯通。桥身和桥面铺装呈现出律动的线条感。桥栏处刻有乐谱音符,连接着三十年代音乐家陈歌辛的《苏州河边》与当代作曲家罗威的《苏河梦游》,旋律在此跨越百年时光对话。
红色寻迹 蝴蝶湾滨水绿地结合现状进行完善提升,横向梳理观景视线通廊,纵向打开通行空间,丰富滨水廊道的城市休憩家具,多元织补生态草岸层次,营造水岸生境。蝴蝶湾绿地的红色文化地图,用方位检索静安红色记忆。
蝶湾花岛 延展河岸空间,利用1200平方米绿地打造市民驿站。绿地设计以下沉式为特点,营造林荫下的精致花园;布置汀步与砾石,让游人自由漫步,引导雨水自然回归;整个花园呈现典雅静谧的氛围。对现有老泵站建筑改造,内部规划为市民休憩、公厕、自动售卖等功能,提供便民服务。
苏河之声 将苏河之声转化为二维码镌刻在座椅上。游人轻扫,即可跨越时空,触摸城市温情,耳畔独享,聆听滨水诗篇。邀请过传忠、王苏、刘家祯等艺术大家,潘涛、吴斐儿、尹红、李元、赵覃等播音大咖以及“夏青杯”获奖残障人士团队为诗词赋声。诗词作品来自全国各地民众对苏州河贯通静安段的城市畅想,由《新民晚报》征集甄选佳作一百首。
“阅读静安”的舒展画卷
——苏州河静安段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工程总设计师谈设计细节
苏州河静安段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工程总设计师、上海市政总院副总工程师钟律:“苏州河静安段建设的所有理念都来自于‘城市文化取样’,展现的不仅是苏州河,更是‘阅读静安’的舒展画卷。”
沿着滨水步道漫步,感受煦暖阳光;走入“摩登花街”,感受步移景异的自然美景;对话百年建筑,用“另一只眼睛”看静安变迁……随着苏州河静安段贯通提升进入最后“冲刺”,一个个美到让人挪不动脚步的景观,正陆续展出“真容”,对市民游客开放。
相较于市民对于滨河景观“颜值”的期待,苏州河静安段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工程总设计师、上海市政总院副总工程师钟律更关注市民能否在各有侧重的景观细节中,读懂有质感的城市诗意和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我们把静安经典建筑的样式、符号转化为另外一种景观的语言,形成一个很有温度质感的城市的空间景观。”钟律表示,苏州河静安段建设的所有理念都来自于“城市文化取样”,展现的不仅是苏州河,更是“阅读静安”的舒展画卷。
浸入式花街“勾勒”摩登苏河
在全长6.3公里的苏州河静安段中,上海总商会区段是最先与市民见面的一个空间。
在百年建筑上海总商会旁的苏州河畔,一片景致错落有致的“摩登花街”,一条优美的慢行步道,近日吸引着不少市民前来打卡留影。
苏州河静安段总商会区段从河南中路至山西北路,全长约240米,绿地宽度约20米,腹地北侧为总商会旧址,毗邻宝格丽酒店,华侨城公共街区,在此次打造的过程中,新增了“摩登花街”的景致。在这一景观提升过程中,吸取了总商会的建筑元素以及空间特性。
记者从上海市政总院了解到,除了“摩登花街”之外,苏州河静安段上海总商会区段打造的另外两大景观“阅读静安”和“穿梭畅想”,将于本月底与市民见面。
历史与现实“交融”多感苏河
过去,苏州河作为航道,防汛墙采用了灰色的色调。在此次的贯通景观提升中,同样沿用了灰色调,但采用了暖灰色的色调,希望给到人们稳重、温和、包容之感。“通过细节感,传递给人可倚靠、可阅读的空间。”一边凭眺苏州河畔,一边触摸着防汛墙,钟律满怀感情地说道。
“阅读静安”主打着“城市诗意”。在防汛墙墙体上,将镌刻建筑故事铭牌,有着历史积淀的文字将化作中文、英文、盲文,让城市诗意飘荡在苏河水岸。而在夜晚,由透光混凝土铸造的防汛墙,又将与灯带形成星光墙体,点亮苏州河畔。
在河南路桥下,名为“静安穿梭”的“时光机”将以连环画,摄影作品的方式,展现静安的城市变迁。“苏河畅想”板块,则提炼1921至2021的静安百年时光,把新旧静安的景点建筑,贯穿在桥廊之间。“通过文化元素,呈现百年静安与现在缤纷生活的交融之感。”
“苏河之声”扫码可聆听好声音
苏州河静安段沿线6.3公里滨水空间,可以“遇见”潘涛等主播大咖
青年朗诵艺术家吴斐儿:“希望通过朗诵的形式,让更多市民,在路过苏州河6.3公里岸线时,能感受到静安的苏州河段可触摸、可倾听、可阅读的文化,有种赏心阅目的感受。”
置身苏州河畔,市民不仅能够欣赏美景,也能更好地体验滨水公共空间的打造。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漫步在苏州河静安段,市民可以听到央视新闻联播主播潘涛等多个“好声音”。
“苏河之声”扫码即可聆听
在苏州河静安段滨河空间,名为“苏河之声”的景观遍布在苏州河静安段全线。市民只要扫一扫二维码,《诗话苏河阅读静安》的诗歌朗诵作品就能立即呈现在眼前。
12月28日上午,记者在靠近上海总商会的苏州河边看到,一张张椅凳上,都有了小巧别致的“身份标签”——“苏河之声”二维码。扫码后就能进入诗歌朗诵页面,选中相应作品,音频播放,悠扬的朗诵声响起,颇有一番诗意。
这样的景观打造,让前来苏州河休闲的市民赞叹不已。提到苏州河的变化,市民贾先生显得很是欣喜,“步道上走走,停下来休息时候,还可以听听诗歌,一边看风景,一边听诗歌,很有味道的。”
饱含情感 更有城市温度
沿着静安段6.3公里全线滨水空间,“诗话苏河”散落在苏州河静安段近百处休憩空间,与市民浪漫邂逅。过传忠、王苏、刘家祯等艺术大家,潘涛、吴斐儿、尹红、李元、赵覃等播音大咖以及“夏青杯”获奖残障人士团队为诗词赋声。东亚语言文化学者王彦之担纲诗词中英文翻译。
如今,市民聆听到的诗词作品来自全国各地,是人们对苏州河贯通静安段的城市畅想。今年11月,《新民晚报》社发起“诗话苏河阅读静安”主题诗歌征集活动,在全国范围征集展现苏州河静安段的历史人文的诗歌,共征集诗歌1403首,其中100篇诗歌入围佳作。在11月26日举办的“诗话苏河阅读静安”主题诗歌征集活动终评会上,征集活动评委、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赵丽宏表示,“他们写苏州河、写母亲河,通过他们的三五句诗,能看出大家对于苏州河的历史,对于上海的热爱。”
“这次的诗歌征集和评选,很好地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也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是充满温暖的,是充满诗意的。”在终评会上,征集活动评委、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鸣表示,这些诗歌不仅让人们感受到了时代变化、城市变化,也让人更有信心,将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如果是在苏州河的两岸,把这些诗歌固化在城市景观当中,也是在历史文脉当中有意义的事情。”
在此次诗歌征集中,作者王雪芳获得了一等奖。她以《阅读苏州河》为题,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坐在河边,看日出日落。我老了,苏州河的歌依然那样年轻。”她告诉记者,上海是她的第二故乡,大学期间,她常和同学结伴,在苏州河边漫步,畅想诗和远方,对苏州河有着很深的感情。
在评选出百首佳作后,诗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被进行了配乐朗诵。作品完成后,微信公众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作了发布。负责苏州河静安段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工程的上海市政总院精心打造了“苏河之声”景观,将诗歌朗诵作品设计了二维码篆刻在座椅、桌上等处,游人轻扫、即可跨越时空,触摸城市温情,耳畔独享,聆听滨水诗篇。
12月23日,无障碍电影配音艺术家、青年朗诵艺术家吴斐儿和王苏、潘涛、杨明、尹红等在录音棚录制了多篇诗歌。吴斐儿表示,这些诗词作品代表着苏州河文化,有一种流淌感。在每个作品配音前,每个人都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对声音的二度创作,让声音的诠释达到更好效果。
“希望通过朗诵的形式,让更多市民,在路过苏州河6.3公里岸线时,能感受到静安的苏州河段可触摸、可倾听、可阅读的文化,有种赏心阅目的感受。”吴斐儿说道。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