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舌尖”到“心间” 向餐饮浪费说“不”
■记者 邢蓓琳 任超 张琦 陆安怡 肖鸣亮
8月19日,静安区举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专项工作座谈会,传达上海市深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工作部署会精神,在全区范围内推进落实此项专项工作。静安人也正以各种方式践行文明就餐新风尚,拒绝“舌尖上的浪费”。
会议明确,要通过公益宣传、公益活动的方式,让“爱惜粮食”“科学用餐”等观念进餐厅、进社区、进单位、进校园、进家庭,引导全社会提高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意识,养成爱惜粮食、文明餐饮习惯的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会议要求,要注重落实落细,推动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成为自觉行动。餐饮行业、餐饮单位,以及各类食堂要大力推行适度点餐取餐,深入开展“光盘行动”,并将之作为餐厨垃圾源头减量、深入推进垃圾分类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强化监管监督,建立关于餐饮浪费行为的举报投诉、专项检查等制度机制,重点加强对餐饮浪费行为的监管,以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强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机制,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会议还强调,要把“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专项工作,有机融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测评导向,推动各级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镇、文明小区、文明村、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将制止餐饮浪费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重要内容,广泛发动机关干部、单位职工、白领青年、社区居民等通过专题宣讲、志愿服务等形式,当好文明节俭风尚的宣传者、践行者、引领者。
大锅小炒 厉行节俭
近一段时间,在静安区各机关大楼内,“浪费可耻、节约为荣”蔚然成风。中午十一点,位于静安区政府大楼的机关食堂内,众多工作人员开始排队取餐。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份菜都按照较为适中的量装入器皿中,用餐人员按需取菜。在盛饭窗口,食堂工作人员分别打上一碗饭和半碗饭两种规格,方便不同饭量的人用餐。
对于食堂的大厨来说,为了在烧菜时做到适量不浪费,他们采取了“大锅小炒、分批炒制”的方式,同一道菜宁可多炒一次,也不要一次性炒很多造成浪费。记者注意到,机关食堂在立柱和各餐桌上,都张贴摆放了节约粮食、减少浪费的宣传标语。在餐具回收点,一只只餐盘上的餐具也都做到了“光盘”。区机管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餐后进行垃圾分类时,机关食堂的湿垃圾总量有了明显减少,这也是按需用餐拒绝浪费最为直接的体现。
按需点餐 避免浪费
中午时分,王家沙南京西路总店的堂吃区域,已被间隔就座用餐的顾客坐满。蟹粉小笼、清炒鳝丝冷面、老式赤豆刨冰……一样样夏日美味冲击着食客们的味蕾。记者注意到,不少市民都能够做到按需点餐。
除了市民自发按需点餐外,餐饮企业也会就点餐分量提醒顾客。中午十二点,正是饭点。新镇江酒家内,服务员在顾客点完餐后,温馨提示:“您一共是四位客人,其中有一个小朋友,您看六个菜加一个点心是不是有点多,需要调整一下吗?”
据新镇江酒家经理方琳介绍,为了防止顾客超量点餐,服务员会在每一桌客人点餐时,根据用餐人数推荐合适的菜量,同时引导顾客合理点餐。
方琳还告诉记者,酒家在员工的日常培训中加入相关内容,要求服务员不仅要在顾客点餐时建议适度点餐,还要在用餐全部结束以后,提醒顾客将剩余食物打包回家,将“光盘行动”进行到底,用实际行动制止餐饮浪费。
菜量瘦身 取之有度
凯迪克大厦白领餐厅,是在楼内工作的白领们的“大食堂”,
很多人每天的早饭、午饭都是在这里解决的。最近很多人打饭时,都发现打饭阿姨“变了”。
白领小王告诉记者,以前,阿姨总是会问一句“饭够吗?要不要再加一点?”现在变成了“先打平平的一碗,不够再来加。”
说起这一细微的改变,负责餐厅运营的中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陶国儿这样说道:“凯迪克大厦楼内工作的白领70%都是女性,胃口一般都不大。”因此,餐厅对米饭进行了“瘦身”,白领如果觉得没吃饱,可以免费添加,这样取之有度的做法既避免了粮食浪费,也为企业降低了成本。
同样进行“瘦身”的,还有菜品。餐厅将每份菜都进行减量,解决了白领既想吃得丰富一些,又害怕菜点多了,吃不完浪费的“困扰”。
除了对菜品减量,餐厅还在改良菜品口味上下功夫。据陶国儿介绍,现在餐厅每天午餐提供的菜品超过30个品种,以本帮菜口味为主。“我们做过调查,整幢楼里工作的白领,六成以上是上海人,我们厨师在烧制菜品的时候自然会偏重于大多数人的口味。如果菜的口味合适,烧得也好吃,大家都喜欢吃,自然也就不会有剩菜了。”
另外,如果午餐供应结束后还有剩余的菜品,食堂会将这些菜品免费赠送给大楼保安,用作他们的晚餐,做到物尽其用。
午间时分,记者又来到位于北京西路食博汇的海底捞火锅店,目前“半份菜”在店里很受欢迎。当顾客用餐人数较少、想选择更多不同菜品时,会选择点“半份菜”。
此外,服务员注意到客人点菜量很大时,会提醒客人“适量点单,不够还可以再加”。同时,服务员还会协助客人打包,避免浪费。
吃不完,“兜”着走
盛夏高温,大家的胃口经常会“欠佳”,平常能够“光盘”的饭菜,却怎么也吃不完。在彭浦新村街道彭三社区食堂,却几乎看不到这样的情况,其中的“秘诀”就是:提供保鲜袋、打包盒,鼓励大家吃不完“打包”带走。
中午十一点,陆续有居民走进食堂用餐。食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连续高温,不少居民“食量”变小。“这里的大排味道很好,我一般都会一次买上两块,最近天热,胃口不太好,只能吃一块。”一位居民的“现身说法”也印证了工作人员的说法。
胃口变小了,是不是餐饮浪费的情况会变多呢?食堂负责人董钧棠给出的答案是“没有”。在餐具回收处,记者看到,几乎每一个餐碗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剩菜剩饭。
董钧棠告诉记者,食堂每天都会对来食堂用餐的居民进行宣传,提醒大家不要浪费,吃多少点多少。对于有打包需求的居民,食堂会提供保鲜袋或者是打包盒。
“我们会建议居民按照自己的食量点餐,尽量不要超量。对于吃不完的菜品,我们鼓励居民进行‘打包’,大家都十分配合,所以食堂回收的餐碗都是特别干净的‘光盘’。”
宣传提示,随处可见
餐厅里,各种节约粮食、减少浪费的宣传标语也在提醒着食客“文明用餐,避免浪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美丽园大酒店在大堂区域里,还有餐厅餐桌上都放置了有关节约粮食的宣传提示。客人堂吃点单时,遇到点单量大的情况,服务员也会提醒客人少点些菜。
同样,位于静安嘉里中心的松鹤楼也布置了相关的温馨提示,倡导“文明消费,节约用餐”新风尚。“这是践行老字号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松鹤楼负责人表示,为此企业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在用餐前,顾客预约的订餐短信均附有“按需点餐,节约粮食”的温馨提示,并提供大份和小份的标准,可以供不同需求的顾客合理选择。
“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培养节约习惯”
倡议书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倡导文明用餐,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理性的餐饮消费理念,区文明办向静安广大市民发出倡议:
一、要大力弘扬节俭美德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珠换”,珍惜粮食、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不仅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更是任何时代都不能忘却的优良传统。要充分认识崇俭抑奢的重大意义,积极投身“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动,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积极传承和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珍惜一粥一饭,倡导“光盘行动”,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
二、要持续倡导餐饮新风
自觉做好节约粮食、文明餐饮的践行者、宣传者、引领者和监督者。注重养成文明习惯,推行“公筷公勺”,积极倡导“按需点餐、按量取食、拒绝铺张、不讲排场、珍惜粮食、拒绝浪费”的餐饮新风,监督身边亲朋好友,及时劝导制止浪费现象,以餐桌小文明带动社会大文明。
三、要率先示范做好表率
广大党员和公众人物要带头勤俭节约,不组织和参与高档聚餐,做节俭用餐的示范者,让勤俭戒奢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食堂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要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时代新人。
四、要树立科学理性餐饮理念
养成崇尚节约、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珍惜粮食,注重膳食均衡,合理搭配菜品,不超量点餐,共同践行“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的新风尚。
让我们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领崇尚节俭的社会新风尚,让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成为静安市民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静安区文明办
2020年8月18日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