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开香云纱丝巾系列入选第二届进博会外宾伴手礼
■记者 邢蓓琳
一个是1936年创立于上海的老字号品牌,以“领袖风采”风靡一时;一个是海派服饰文化的独特符号,其手工制造技艺更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两者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精彩?老字号“开开”用最新设计开发的“双面玲珑”丝巾系列给出了令人惊艳的答案。
“双面玲珑”丝巾系列一面采用需要历经“三蒸九煮十八晒”的香云纱,另一面采用鲜艳亮丽的桑蚕丝,触感柔软富有身骨,轻灵飘动且不易折皱,易洗易干。
继成为2019上海优选特色伴手礼榜首产品后,“双面玲珑”丝巾系列又正式入选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外宾伴手礼推荐名册,并将走进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非遗老字号上海展区进行集中展示。
非遗技艺再展芳华
香云纱,或许在很多年轻人的记忆中就是奶奶外婆那辈人经常会穿在身上的一种面料。其实它也曾经是海派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宋庆龄女士对香云纱情有独钟,不论是出席重大活动或日常家居,经常能看到她身穿香云纱的温婉样貌。在著名作家张爱玲的笔下,也不时会看到穿戴香云纱女子的活色生香。
据上海开开制衣公司总经理吴咏志介绍,“开开”最新设计开发的“双面玲珑”丝巾,完全沿袭香云纱独特的染整技艺,包括浸、晒、洒、封、煮、过乌、水洗、摊雾等多道工序,且每一道工序都由手工操作完成,制作工艺难度极高。只有完整经历“三蒸九煮十八晒”,才能产生一件香云纱丝巾。
“香云纱”染整技艺,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采用上等的蚕丝绸缎经天然植物薯莨汁液浸泡、晒干、高温煮洗、人工涂满泥浆等三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这种古老的纯手工染整技艺至今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吴咏志告诉记者,香云纱的每个制作细节都要求做到极致。面料浸泡在薯莨汁的时间,只能根据师傅的眼光和经验来判断,确保纱绸料的每一个丝孔都能充分沾染上薯莨汁液,整个过程完全靠人工操作。
双面玲珑突破传统
走进位于陕西北路老字号专业街上的开开专卖店,“双面玲珑”丝巾系列产品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顾客谢女士对其中一款“丰收之色”情有独钟。这条丝巾整体以金色为主基调色。香云纱的一面,在图案设计上特别加入“祥云”的元素,既与“香云”读音相似,又寓意吉祥如意,而且每一朵祥云都具有明显的层次感,显得大气高雅。桑蚕丝的一面则选用花卉和金色搭配的图案,寓意花开富贵,丰收的喜悦,硕果累累。谢女士告诉记者,家中的老一辈都穿过香云纱制作的服装,自己也十分喜欢这种面料。没想到现在的香云纱能做得如此活泼,不再是过去一成不变的颜色和图案。
记者从“开开”了解到,由于使用纯天然染料的缘故,一直以来,香云纱不论是图案,还是颜色都比较单一,很难引起年轻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此,“开开”特地把公司的“老法师”叶本请“出山”,一起参与设计开发丝巾新品。对于“双面玲珑”这个新产品的顺利问世,叶本也是难掩激动。他告诉记者,“双面玲珑”丝巾既是对传统香云纱颜色单调的一次改良,更是对国家级非遗工艺的匠心传承。“香云纱的颜色是比较单调和暗沉的,用一面香云纱、一面桑蚕丝的双面设计后,丝巾的颜色一下子变得明快鲜亮起来,同时借助双面穿戴的方式能够让一条丝巾产生更多的搭配效果,这是我们设计团队的一次创新和探索。”叶本还介绍说,“双面玲珑”丝巾既保留了夏天凉爽、冬天柔暖、手感色泽俱佳的特点,更是将时尚元素和传统手工艺进行嫁接,把香云纱年轻化,吸引年轻消费者购买。
接续创新焕活品牌
设计开发“双面玲珑”丝巾系列并不是“开开”第一次通过创新产品来打破一直以来消费者对开开就是男式衬衫的传统印象。近年来,从学生创意针织作品到“爸爸的衬衫”创意设计,再到推出“男朋友衬衫”系列新品,开开一直在通过接续不断的产品创新,对83岁的老字号“开开”进行减龄,不断破茧成蝶,焕发更新的活力。
今年5月,“开开”通过产学研合作,引入上海杉达学院时尚学院的专业服装设计力量,共同开发推出包含商务款、休闲款共11个系列的“男朋友衬衫”新品系列。该系列不仅在款式上更加适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视角,在面料上既有意大利、日本进口高级面料,也有德绒、天丝等注重环保理念的新式面料。产品上市半年来,受到年轻消费者的欢迎,越来越多的白领青年走进“开开”选购中意的一款衬衫。对于“老字号”的“减龄”之举,吴咏志表示,“老字号”适应新市场和新的消费需求,首先要改变的就是产品,要敢于在款式、配饰、个性化定制等方面做出尝试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更具有消费力的消费者。“‘男朋友的衬衫’是把‘开开’品牌形象年轻化的一次尝试,不仅是款式变得年轻,还推出了更受年轻人欢迎的衬衫私人定制服务,效果比较理想。”
纠错
1.错误类:*
2.出错页面的地址(浏览器地址栏里面的地址):*
3.内容标题:*
4.为了方便我们更准确及时的处理错误,请尽可能详细填写你的操作经过:*
-
您的姓名:*
使用说明